兩口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娘,我想去看看,寺廟佈施沒咱的份,給百姓佈施,咱軍戶也是百姓,去了沒佈施完,咱覺得應該有份。”張永衛道,“都是素布,咱也不嫌棄。”
“對,咱不嫌棄。”張永利笑嘻嘻的附和。
半輩子穿的都是舊衣服,有人佈施布料,他們只恨領的少。
“誰去大興寺?娘,咱們都去看看。”林氏建議道。
反正今天光在家裡等張玉小兩口,也沒幹活。
柳箏提醒她,“大伯孃,看戶籍,一戶領一塊。”
林氏不信,一戶一塊,怎麼他倆能弄回來兩塊?
不信拉倒,大戶人家有錢,又不是缺心眼,人家是佈施,又不是扶貧,怎麼可能讓每戶所有人都領一塊布。
“你們兩個去看看,大郎和二郎把頭髮剃了,看能不能混身僧衣,不成被發現也沒事,寺裡不會跟孩子計較。”
張老頭指了指張志和張彬兩人道。
“爺爺。”
“爺。”
張志、張彬兩人叫道。
周氏給了兩人一巴掌,不爭氣的罵道,“衣服不想要啦?多好的料子。
看看你們身上的,再看看張玉身上的。”
好吧,還是新衣服重要。
張老頭接著說道,“永衛你們去通知族裡其他家,
不叫上他們,堡裡過後肯定有意見,通知一聲的事。不通知,也不會多分給你們一身。
這年頭,日子不好過,沒衣服穿的人家大把人在。
你們丫頭,要是有膽子,也跟著去,狠心跟張玉家的一樣剃個光頭,糊弄身衣服來,更好。”
柳箏摸摸頭感嘆,還是張老頭有魄力,竟然想到複製她當假和尚蹭衣服的路線。
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跟著這麼幹。
明天開始,她和張玉這個光頭就不出眾了。
有點可惜。
柳箏低估了一身衣服對古人的影響力。
俗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碰上天災人禍,更別說。
有的人一輩子穿不上一身新衣服。
比如她的新婆婆關氏,當年出門嫁人,家裡都沒為她準備身新嫁衣,穿著身破衣服就進了張家門。
她的針線活都是在縫縫補補中練出來的。
關氏孃家在另外一個堡子,聽說有佈施的好事,期期艾艾地向周氏詢問,“娘,我能不能回去告訴我孃家一聲?”
關氏見眾人心思各異,最終點了點頭,“想去就去吧。”
能不能領到還得兩說。
柳老頭先給張志、張彬剃光頭。
張玉一旁笑呵呵地說,“大哥,二哥,好看。”
柳箏也跟著問張家的女孩,“你們不剃頭嗎?沒準也能穿新衣服。”
張永紅看看她的光頭,只覺辣眼睛,撇過眼,“我才不要。”
看到周氏在瞪她,柳箏聳了聳肩,把到嘴的“可惜”二字嚥了下去。
她攤攤手,手指在嘴上一劃,示意自己閉嘴。
家裡丫頭如果年紀小,周氏就讓他們也去。
但閨女歲數大了,愛美要臉,尤其是永紅和張晴,快到說親的年紀,哪能剃頭髮。
剃了頭髮,一年半載頭髮養不長。
會影響說親,相看人家。
也就是柳箏心大,覺得頭髮是小事。
不過,柳箏已經嫁人,張玉也不在意她的形象問題。
永興堡附近有條河,河水一般用來洗洗涮涮,吃的水卻從村東頭的井裡挑。
就是柳箏跳過的那條,從柳家灣一直流到永興堡。
張家男子們都出去了,連張玉也被帶著去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