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改變物種的DNA資訊 (第1/3頁)
裡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際科研時報上,發表了韋卡龍的重大發現,立即引發了天文界的震動,尤其是那些已經開展和即將開展火星探測的國家。
各國電臺,都播報了這樣類似的新聞:
“炎國剛不久返回的火星探測器,採集到的火星泥樣裡,在沙粒中發現了生命染色體的化石。這預示著火星曾經孕育過碳基生命,擁有過與地球相近的環境,是第二個地球。地球人類會不會是起源於火星生命?會不會是火星的衰變,導致火星上的生命遷棲到了地球?以上論斷有望在火星染色體的化石中,得到進一步解答。我國科學界密切關注這一動向。”
這則爭相報導的新聞,在各國境內引發廣泛的關注度。
因為這則新聞,在無形之中印證了“地球生命來源於外星”,或者“地球生命極可能為外星人所創造”。
地球的生命起源裡,最初的無機體是怎麼演變成有機體,而有機體又是怎麼形成生物大分子,以及多分子體系,最後竟然誕生出擁有dna的生命體?
米勒實驗雖然能夠合成出有機物,特別是多種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但氨基酸很可能是宇宙流星和彗星在撞擊地球的時候帶出的。因為當時這種現象十分普遍,科學證明氨基酸是可以在宇宙的惡劣環境中存在。
而且米勒實驗的條件,還是過於理想化,難以準確模擬地球最初的環境。
如果米勒實驗的侷限性還不足以引人懷疑,那麼從猿人進化成人類之前,存在20萬年的空白期,猿人的憑空出現應該能讓人否定掉“猿人進化論”——就算進化成猿人之前的過渡猿在生存競爭中慘敗,緣何沒有留下任何的化石?以及過渡猿進化出的其他旁系“人種”?
所以,韋卡龍的重大發現,很好地支援了“地球生命來源於外星”,或者“地球生命極可能為外星人所創造”的觀點——沒準地球人類真來自於火星生命。
受這個發現成果的影響,拉希德帶領的這個援助隊,以及這個觀察園專案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很多國家的宇航局、天文學研究機構,以及生物學派系,紛紛給這支援助隊寫信,甚至要來參觀。
“拒絕掉他們!”
搞科研的品性在韋卡龍身上體現,他向拉希德提議道:
“我只想專心搞研究,不想受外界的影響,也不喜歡熱鬧。”
韋卡龍的提議得到全隊隊員的附和,他們這些鑽牛角尖的傢伙,還真都是一樣的品性。
“我們的任務,是要破解蜥蜴變大的問題。”
拉希德表態道:
“在問題解決之前,我們不再向外界公佈任何研究資料和研究成果。”
接下來的研究中,又有了新的進展。
根據沙粒中的染色體,拉希德初步得出了“爬行動物”的結論。
雖然從染色體的外形結構上看,這個火星生物有點類似蜥蜴,但經過拉希德的進一步分析,得出了區別:它是哺乳動物。
“蜥蜴大多數是卵生,也有少數是卵胎生。而這個火星生物卻是胎生之物,卻在外觀上看上去很像蜥蜴?它到底是什麼生物?”
蜥蜴專家困惑之極。
蜥蜴與蛇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屬於冷血爬蟲類。而多數哺乳動物是恆溫胎生。拉希德分析出的這個火星生物,似乎綜合了這兩類動物的特徵。
“果然不是地球的生物,突破了我們的認知能力。”
藤原不娶感嘆道。
“以你的細胞核技術,能不能把這個染色體移植到細胞核裡,讓它活化,再讓他進行細胞繁殖,最後克隆出它的物種出來?”
唐起對藤原不娶建議道。
“我也想這麼幹。”
藤原不娶笑了笑,然後一臉惋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