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妥協 (第2/2頁)
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人的念想兒。
這個讓步不可謂不大,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眼中,著書立說、開山立派,有時候比當宰相的成就感還強烈。
同樣做出巨大讓步的還有神宗皇帝,別看他在新政問題上是和王安石站在一起的,但這兩位的目的卻不盡相同。
神宗皇帝藉助新政改革的機會,已經把諫權實質上架空了。現在御史臺基本都控制在王安石一派手中,從原本的制衡皇權和相權,變成了兩黨相爭的輿論工具和打擊對手人格的大噴子。
做為想大幹一番事業的年輕皇帝,神宗深深體會到了諫權和輿論的重要性,要是還和原來一樣容忍這些御史言官們有事兒沒事兒就瞎嚷嚷,他想幹點啥都幹不痛快。
御史臺已經變質了,只要繼續這麼保持幾年,這個權利制衡機構就會名存實亡,到時候他的皇權肯定會進一步加強。
試問誰不想當個一言九鼎的皇帝呢,又有誰樂意做個放屁響了都要被大臣們指責的皇帝呢?這是人性使然,越是有心幹大事兒的人,就越不嫌權利過份集中。
至於這種做法會不會破壞權利平衡、對國家今後的發展是利是弊,做為當事人很可能看不清楚,時代侷限性嘛。
其實司馬光他們反對的也不僅僅是王安石的新政,更讓他們擔憂的就是皇帝要借著推行新政的機會往手裡抓權利。
和洪濤相比起來,他們可能更不願意見到一位出口成憲的強力帝王,因為那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更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是堅決不能妥協的。
皇帝、新黨、舊黨,三方勢力攪合在一起誰也鬥不贏誰,結果就是戰火越燒越旺,已經到了誰都無法撲滅的程度。
最可怕的是誰還都不敢去救火,生怕一分心,其餘兩方勢力就會乘虛而入。說的通俗點吧,現在是三位內功高手在過招兒呢,全把內力發了出去,誰先收回來誰就最容易受傷。
用句成語描述,那就叫騎虎難下。即便知道有些事情做過份了,對國家有傷害,那也得硬著頭皮上。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蹦出來一個不知死活的瘋駙馬,帶著一個讓誰聽了看了都頭皮發麻的大殺器,往三方人中間這麼一插……嘿,愣是把這個死結給撞開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