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軌道 (第3/3頁)
煌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沒有試圖剎車。為什麼軌道上甚至沒有剎車的痕跡?”
車裡陷入一片平靜,只有空調發出細微的風聲。
“人為。”江秋替他下了推斷。
“在似乎順暢的邏輯鏈中即使一點微弱的誤差都可能是指引真相的路徑。有一點,李烈鈞家裡少了一把刀,菜刀。這證明的問題是,他是有防備,而且握著刀開門的。
但面對一個同樣帶著匕首的‘客人’,為什麼他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即使身體狀態不佳,連一刀都沒有砍出來?甚至寧可在地上掙扎也沒有動手,只是死死握著那把刀。
這不是因為他不夠狠,而是因為他持刀,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決心對抗的目標不是那個進門的人。馬俊如果帶走了刀,那他一定會寫進遺書加深自己的嫌疑——這是他最終的目的。但他沒有這個拿走的必要,更沒有寫。”
“所以你這一次想知道的是,‘他究竟想要對抗什麼’?你認為,在可以查閱的社交範圍以內答案就在這一本名冊裡。”江秋轉過頭。
“我在找的,是那個清理現場,趕走保安,帶走刀,叫來救護車的‘第三人’。他了解的東西太多,可他又不是局內的任何一個人。
他像幽靈一樣神秘,又在每一起案件中徘徊,呈現出相當突兀的矛盾點。這個人究竟為什麼會知道那麼多?他到底做了什麼,做到了什麼地步?”
江秋的眼神一時間有些迷惘。
他好像想到了什麼。
犯罪者常常在犯案後回到犯罪現場,這其實是一個限定條件相當多的常識。
較為不自信的犯罪者會回顧現場的情況,不確定是否遺漏了什麼證據;以殺人取樂,或者說有一定偏執心理的自戀型犯罪者,會欣賞他的作品。
所以,他很可能會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但不要怕,他的行為自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如果不能躲開,你要試著去接近他。
這樣的話語,究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