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1000萬泰銖 (第2/3頁)
秋雨憶成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這隻碗還沾著泥,李卓拿著進了衛生間,打溼毛巾,小心將它擦拭乾淨。
說它是碗吧,它又像是個茶盅。
說它沒花紋吧,擦淨之後仔細看看,感覺還是有花紋的。只不過比較像鐵鏽,恩,有點像孩子隨手塗抹了兩下,李卓一度都把它忽略了。
除了這點以外,要說它的其他特點,那就是粗糙了,碗的內外壁上感覺都是氣孔,摸起來一點都不平整,整體器型都不夠圓,實在是醜陋。
這是什麼醜玩意?感覺就像是調皮孩子隨手弄出來的。
會有人用這玩意來吃飯或者喝茶?
李卓覺得滿腦子都是問號。
難道是曰本早期的陶瓷?
總之欣賞不了,但不妨礙它或許挺值錢的。
李卓把它放在臥室裡。
大概十多分鐘後,鄭坤便來到了他的房間。
兩人簡單寒暄一陣,說了說各自的情況,之後鄭坤便笑道:
“卓哥,是不是來活了?”
李卓點頭道:
“還真是,這次的東西有點特殊,是我從曰本搞來的,但應該不是天朝流落在曰本的瓷器,因為很醜,我們最差的工匠都做不出這麼差的來,我拿給你看。”
李卓說完,便去了臥室一趟,拿出那隻碗。
這玩意也戳到了鄭坤的知識盲點,他簡單打量幾眼,就不太確定地說:
“這醜玩意要是天朝的東西,那至少得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我覺得應該是曰本的。”
他又翻來覆去地看,說道:
“還有,這不像是瓷器,更像是陶器!”
瓷器跟陶器的區別,李卓也不懂,但他大概知道瓷器精緻,陶瓷粗糙;瓷器燒出來的釉彩比較好,溫度要高才行,製陶溫度要求就沒那麼高……
管它呢,李卓說道:
“反正花了不少功夫搞來的,別管是陶器瓷器,找人看看,能賣多少錢。”
鄭坤笑道:
“對,卓哥說的在理,管它是醜還是好看,值錢就行。而且無論是瓷器還是陶器,在天朝文化圈,懂這玩意的人多了去了,我這就去找人……”
他帶著東西離開了,過了一個多小時打過電話來:
“找人看了,這是個茶碗,算是瓷器,因為有很厚的釉彩,但粗糙程度接近陶器。
確實是曰本的東西,是志野燒的一種型別。
16世紀曰本想偷師天朝的白瓷技術,那時只有天朝能燒出精美的白瓷,曰本美濃的一批陶工,學著燒,然後不出意外就失敗了。
燒出來的四不像就是這東西,剛才找的藏家說其中一個原因是,燒瓷的溫度就沒掌握住……”
李卓點頭,問道:
“有沒有說值不值錢?”
“我找的是個藏家,他說估計很值錢,但具體多少搞不清,所以他打電話找了個老師傅來看,等看完我再打給你……”
掛了電話,李卓上網查了查什麼是志野燒,原來就是曰本安土桃山時代,仰慕能賣大價錢的中瓷,便模仿宋代的白天目盞去做。
失敗了,但也做出了這個風格的瓷器,的確是只有曰本才有。
網上有人扯什麼審美,什麼優雅,都是扯淡,本質上來說就是曰本人擅長炒作,喜歡掛著文化、意境的名義,把東西弄得很高貴,從而賣出高價錢。
天朝人要是有那包裝的本事,估計拍賣場上,天朝的瓷器那價格能再翻很多倍。
李卓正查資料的時候,鄭坤的電話又打了進來:
“東西確定了,老師傅說就是志野燒,而且是早期風格的志野燒。
它是白陶土素燒,素坯上用鐵料,即氧化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