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是金大的傑作,曾寫進懷舊散文《玩槍》中。後來考大學准考證上的照片也是金大拍的。最後一次進曙光照相館,是給女兒照百日照了。但金大給我們免費照的幾張合影照,我都還儲存著,是我們那些一起長大的孩子們小學畢業、高中畢業和下放時的合影,其中就有金大、紀叔他們的孩子。那泛黃的照片,總能勾起我對往昔生活的許多回憶。
*時,照相館還發行了一次毛主席語錄章。就是把毛主席語錄拍成照片,剪下來貼在硬紙片上,用別針別在衣服上,曾經風靡一時。估計這樣的毛主席語錄章,能儲存下來的,沒幾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縣城裡出現了好幾家照相館,原來的照相館也因為改造而拆遷了,它和附近的東風理髮店,都搬到了新世紀商城面西的街對過,全都改了名,依次叫“人民照相館”、“人民理髮店”,倒是和相鄰的人民旅館和人民飯店一致。而那一條街的南邊,還有一個人民商場,倒是成了“人民”系列商鋪一景。但現在,又有幾人相信,它們的前身曾代表著縣城服務業的半面江山,更少有人知道,它們曾有的名字了。
2007年11月15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人民劇場
我們小時管人民劇場叫大戲園子,因為在它面南的那條老街上,還有一個小戲園子。小戲園子歷史應該很悠久,我猜想,解放前就該有了吧?那時的老運河街,也叫大榆樹,是遠近聞名的水旱(鐵路和水路)碼頭,很繁榮,中轉貨物不說了,南來北往的船民們,常在這兒歇腳,商業和娛樂業被刺激而發展,應在情理之中。
小戲園子在當時的中醫院和鎮公所之間的巷口子裡。因為去那兒總是夜晚,所以,刺眼的汽燈下,那巷口兒顯得特別深,兩邊的老磚牆也顯得特別高大,多年以後,我會偶爾夢到它,像故宮的城牆。園子好像是正方型的,闊大的空間裡立著幾根大圓柱子,總是煙霧繚繞。舞臺下是一組一組的長桌,瓜子、花生、糖球、蔗糖塊、紅心的青辣蘿蔔……賣小吃的在桌中間飛快地竄著,冰糖球上壓成扁片的晶瑩剔透的冰糖片,總是饞得人狠嚥唾沫。記不清看過什麼戲了,反正都是柳琴梆子之類的古裝戲,戲名好像有個“孟麗君”什麼的。母親是戲迷,這方面她是專家,多年後,拉起小戲園子裡的名角,也是如數家珍,更有許多關於名角的奇聞軼事,今天聽來,都是絕好的梨園傳奇。
小戲園子與人民劇場並存了一段時間後,就隨著那條老街的蕭條消失了。運河鎮公所和中醫院都搬走了,菜市也北移,集中管理,地點就是現在的大榆樹街,俗稱老菜市。而人民劇場,就建在老菜口的大門東側。
從傳承的角度看,人民劇場應該是小戲園子的繼承和光大,小小的戲園子已無法滿足作為縣城的文化生活的巨大需要了。平心而論,即使在今天,人民劇場的建築,無論從規模還是從風格看,在邳州的城建格局中,仍有它的一席之地。而當我們知道它是五八年大躍進的產物時,可能唯有“讚歎”二字了。而一手促成它的,就是當年載下水杉樹的李清溪老縣長。
人民劇場的落成,不僅造就了邳州歷史上最為宏偉的建築,就是在徐州各縣也獨佔鰲頭,邳州人,著實為它風光了許多時候。接著,邳州的京劇團、豫劇團和柳琴劇團,從小戲園子裡轉到了大戲園子上,輪番登臺演出,當時的老運河街人,真是過足了戲癮。而那些藝人們,也出足了風頭。可以說,人民劇場建成後的最初十年間,是邳州戲劇事業,特別是地方戲空前絕後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那時電影五分錢一張票,戲票是一角二,算是高消費了。大人們,最多也就是一週看上一場,小孩子們對看古裝戲大都沒興趣,聽不懂,一演就是二個多小時,常常是跟大人進場不到一半時間,就開溜了。不過人民劇場門前,卻是我們的最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