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兵臨中原,鏖戰連綿第五章 (第1/2頁)
一義三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義軍聯盟向中原進軍、其中中路軍兵臨重鎮陳州之時,正在駕幸驪山行宮的無憂天子楊匡,發出了一道奇怪的詔令:命令驍衛大將軍郎繼宗及其庶兄河東節度使郎繼祖、堂弟虎翼將軍郎保榮等,率領他們部下的精銳騎兵,趕到陳州與義軍大戰,務必不能讓義軍攻陷陳州。
皇帝發令讓將軍們抵擋義軍,為什麼說是奇怪的詔令呢?這不是很正經、很英明的詔令麼?何奇之有?
英明在於:一來,陳州不保的話,許州也很危險;許州不保的話,京師洛陽的門戶就被開啟;二來,三大軍閥之中,成山宰與臧天佐早已同義軍打得不可開交,只有主要勢力範圍位於黃河以北的郎繼宗還沒怎麼跟義軍打過,正該叫他去打了。何況郎繼宗手下還有大批騎兵,燕趙騎兵與關隴騎兵並列為天下兩大騎兵軍,數量最多,戰鬥力也最強,早就應該讓他們來正適合騎兵作戰的中原地方對義軍作戰了。義軍缺乏騎兵,在平原地帶面對騎兵大軍作戰會很吃虧。
這麼英明的詔令,奇就奇在,不應該是由大昏君無憂天子來發出!
大昏君不是隻會吃喝玩樂麼?不是隻會搞些中看不中用的娘子軍麼?不是從來不會指示軍閥們怎麼作戰麼?怎麼到了驪山行宮之後,好像心智有些明白起來了?
“這恐怕是有人在唆使皇上下令。”郎繼宗不得已只好調動軍隊開赴陳州,在路上與郎繼祖、郎保榮等人商討,都覺得皇帝必然沒有這麼英明,必然是別人在唆使皇帝下令。
那麼誰是那個別人?成山宰?臧天佐?
郎繼宗與兄弟們討論,認為必是成山宰、臧天佐其中的一個,搞不好是兩個合力,促使皇帝讓郎家軍出兵。
郎繼宗就寫了一封密信給擔任東司指揮使的郎承業,叫郎承業嚴密盯梢接近皇帝的人,如果有成山宰、臧天佐的人教唆皇帝,就想辦法加以阻止,並且密告給自己,郎家兄弟們會想辦法。
郎承業其實不用叮囑也會盯梢接近皇帝的人,但是並沒發現有什麼異常。收到郎繼宗的信後,郎承業更加致力於監視皇帝,然而還是沒有發現有成山宰、臧天佐的人接近皇帝進行教唆。也沒發現有別家軍閥的人接近皇帝進行教唆。到底這是怎麼回事呢?
既然不得而知,郎繼宗只好壓下心底的謎團,遵旨對義軍作戰了再說。
郎繼宗手下最精銳的部隊是五萬龍武軍,裝備和羽林軍差不多,戰鬥本領可比羽林軍強得多。龍武軍的將士,幾乎個個都是弓馬嫻熟的優良騎兵,如果用在平原上決戰,足以一舉擊垮二三十萬的烏合之眾。義軍中路軍十幾萬人馬雖然比較訓練有素,讓龍武軍去掃平他們想必也是有把握的事情。
但是郎繼宗仍然不捨得用自己的精銳部隊去冒險,萬一義軍不好對付,消耗掉太多怎麼辦?郎繼宗就另外拼湊人馬,有的是自己轄下的其餘部隊,有的是兄弟們手下比較次要的部隊,有的是不那麼貼心的將領所率領的部隊,湊了七八萬人,內中有三萬多騎兵,號稱是龍武軍,打著龍武軍的旗號開到陳州。內中只有緊隨郎繼宗作為其親衛的二千名重騎兵是真正的龍武軍,其餘全都是冒牌的。
這七八萬號為龍武軍實為雜牌軍的人馬開到陳州與義軍決戰。義軍中路軍並不知道實情,以為真的是龍武軍。吉義極為重視,做出兩項應對:第一,退避三舍,避免在陳州城外與之決戰——那樣的話,對方得地利,便於獲得城內協助;而己方後援困難,一旦失敗又難以撤退。第二,向東西兩路義軍求援,緊急徵求別家義軍把騎兵集中起來趕赴陳州助戰。
別家義軍趕忙派兵相助。有的是團結為重,真心相助;有的是考慮到郎繼宗的龍武軍威名赫赫,中路軍如果被打垮,自家也不好辦,正所謂唇亡齒寒,非得相助不可。於是包括與江右義軍關係不太好的河東義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