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餘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擎天巨神——提坦“阿特拉斯”br/ br/ 主框架設計者:阿特拉斯工業集團br/ 製造者:人聯軍備工業局下屬各工業中樞br/ 發展歷史:自人聯15年錫拉戰役後,經過戰爭經驗總結,原本被用於工業生產的仿生工程機動框架展現出了良好的平臺效能,因此被加裝武器進入了人聯軍隊的行列(詳見第四卷)。彼時的提坦本質上還只是披掛上了軍用裝甲端起機炮與apc級重型武器的工程機甲而已,它們的駕駛員主要由特戰部以及陸軍的工程兵擔任,因為這些技術兵種已經慣了與這些大傢伙打交道,儘管進入軍隊,但大機甲最主要的工作依然是工程維修作業,因為與ueg戰爭的過程中,人聯在反攻階段前很少投入地面作戰力量,不僅如此,與ueg的戰爭幾乎被艦隊與特戰部(空騎士)承包,陸軍幾乎沒有參與任何一場正式行動,這也使得早期提坦的實戰完全發生在特戰部下,陸軍沒有具體使用經驗,也由於地面行動的環境原因(車輛更具優勢),對於機甲部隊缺乏興趣,造成了之後人聯“空騎士配提坦”,“龍騎兵配雙尾蠍”的奇怪情景,你猜誰更強。br/ 在早期使用中,人聯工程兵便對提坦使用了一種名為“模仿者”的vi系統,該系統能夠讓機甲識別自己的主人,執行跟隨與保護,以及執行命令的舉措。很多工程兵對自己的戰甲進行了個性化處理,他們往往可以像和戰友一樣使用約定成俗的肢體動作完成資訊交流與工作配合,vi在之後被允許併入“九頭蛇戰術智慧”的資料庫來強化其技能,彼時的人聯剛剛開始光腦——微型光量子計算機處理器的普及,還沒有完全形成ai海德拉的子單元獨立體控制系統,但就士兵們反應,舊式提坦已經越來越像一個“沉默的戰友”,也與空騎士們建立了基本的信賴。這個過程中一線士兵為提坦進行了大量戰地改造,包括機體外層的焊接裝甲,以及將apc機炮與重型磁軌炮等裝備加裝握把做成“大槍”,或者拆下一塊渡鴉穿梭機的裝甲板改造成盾牌然後拿起電熱切割器——這些改造或認真或胡鬧,但一切經過實戰檢驗的改動都基因序列一般融入了後續的正式戰鬥版。br/ 阿特拉斯工業集團奉命以他們強大與創造性的工業實力完成軍用提坦的正式設計。作為人聯第一大軍工企業,阿特拉斯成為軍備局在火花工業外的選擇。火花工業依然堅持大型化的設計不被特戰部認可,這種傳至uv戰術機的設計思路產生的作品使用了太多的變形結構,因此沒有可靠性的保證,而一向與火花不對付的阿特拉斯抓住機會,他們的技術人員白柒理解到了空騎士們將提坦看為另一個戰友而不是另一件裝備這點,於是設計思路轉為“智慧化”。用他的說法就是:“既然我們的戰鬥機是電腦,那麼提坦就是一個行走的電腦那也不會有任何問題。”br/ 白柒以戰鬥服為靈感來進行投標,保留了老型號的反關節設計同時,使用奈米肌肉來代替伺服馬達與活塞機械傳動結構,這種仿生技術理論上代價不菲,但是彼時人聯工業已經初步轉型為奈米材料工業,使得成本雖高但在可控範圍。阿特拉斯以自己公司名命名的新式提坦就像一個放大的提豐戰鬥服,其身形看起來就像一個無頭的巨人,雙手靈活可以使用各類武器,反關節足可以摺疊並且腳掌下隱藏有機械輪,道路狀況良好時允許滑旱冰一般快速機動。阿特拉斯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就是要製作一款超大戰鬥服,重步兵能做的大部分都能做,因此就能配合重步兵完成相同的任務。這個思路得到了軍隊的歡迎,光腦的普及讓新的提坦繼承了老式的“個人智慧”,可以在脫網情況下依靠自身的ai子單元命令執行任務,這對執行特種作戰必須與大部隊失去聯絡的空騎士至關重要,並且它更靈活更輕便,首批試用裝備了鋼鐵近衛團。br/ 最終的成品出現在人聯的反攻階段,當空騎士開始進入並控制ueg各大太空城的時候,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