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28年)當時還是吏部侍郎的和伸就在朝鮮使者的心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據朝鮮使者記載:&ldo;皇帝乘馬執鞭過臣等所望處,間不過五、六步。顧謂侍臣曰:彼是乾隆使臣乎?有一黃衣者對曰:&l;然矣&r;,衣黃者聞是吏部吏郎和伸雲。皇帝遽曰:&l;通官前來&r;。則衣黃侍臣謂通官曰:&l;使臣何為起對?&r;皇帝笑曰:&l;朝鮮禮法。例如此矣。&r;此次後,和伸與朝鮮使者接觸頻繁,以至於我們在朝鮮使者的多種記述中經常可以看到和伸的名字,成為我們現在瞭解和伸的一份很重要的歷史資料。
在歷史上顯然更具意義的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國政府正式派出以喬治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貢斯當為副使的使團訪華。由英吉利海峽的樸茨茅斯港出發,分乘軍艦&rdo;獅子號&ldo;和&rdo;印度斯坦號&ldo;前往中國、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同中國建立貿易通商關係,開啟中國的大門,開拓新的巨大的市場。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是閉關自守的鎖國政策,早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1年),朝臣就下令關閉了寧波,漳州等幾處通商口岸,只留下廣州一處與外國通商,極大限制了中外之間的商品貿易,英國的產品遲遲不能大面積進入中國市場,所以英國政府希望能透過這一次大規模出使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開啟新局面。
馬戛爾尼一行800餘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後,受到了清政府的熱情接待,和伸身為理藩尚書全權負責接待事務。中英雙方剛開始接觸,就遇到了難題,中方堅持要馬戛爾尼其所有隨從在面見乾隆時要按照中方的禮儀行跪拜大禮,而馬戛爾尼則認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國前來的&rdo;欽使&ldo;,不同意行這麼重的禮節,中國政府中的多位官員同英使交涉都無功而返,反而端正的不怎麼愉快,和伸只好親自出面英使見了和伸,同和伸有過一定的接觸後,就感到這個中國官員不簡單,態度也不再如先前一樣蠻橫,在和伸的建議下,採取了折中的主意,在農曆八月初十乾隆在萬壽節慶典之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見,這時,英國公使可以按照英國禮節,行單膝跪拜禮,但等到乾隆萬壽節慶典之際,他們必須按中國規矩,三拜九叩。為此和伸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縝密的禮儀程式表:呈遞給乾隆御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