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這樣,在和伸的能言善辯面前,乾隆失去了往日的明查,被他的麻醉劑弄的是非不明,不辯黑白。
廣結天下關係網路
&ldo;結網天下,雀無所逃&rdo;,在複雜的關係社會裡,不建立自己的&ldo;關係網&rdo;,就難以成大事,和珅深明建立天下網路的重要,在利益的驅使下,和珅在朝廷內外各省上下結交了大批同黨和親信,在建立自己的關係網路過程中,他運用了社會交往十大原則。
1.人至察則無徒
古人有云:&ldo;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rdo;即是說,太清澈的水中是不能有魚生存的,而人對別人要求大過苛刻,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追隨,每個人都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點或是缺陷。如果,對人要求盡善盡美,則根本不會有朋友,和珅深知聚集在他周圍的多為貪慕錢財,虛榮的小人,對這類人更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們能為自己辦事,忠於自己,其他的事情就隨他們去罷。
和珅的眾多黨羽之中,四川總督文綬之子,國泰是一個最為卑下、頑劣的小人,他從小生長在錦衣玉食的溫柔鄉中,養成了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脾氣暴烈,不學無術,清人洪亮吉在他的《更生文齋文甲集》中說國泰:&ldo;性暴戾,妻子僕隸皆若一日不可共居。&rdo;&ldo;國盛怒時,或至撲妻子、刃僕隸。&rdo;這樣一個人就連他的妻子都到了不能與他共居一日的地步,換做別人,是無論如何不會與他結交的,和珅不管這些,他看重的是國泰每年節慶時必不會缺少的對他的進獻,還有國泰對他的一片忠心,由於和珅從不輕視國泰,國泰對他也確實大有知遇之感,盡心盡力為和珅張目。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監察御史錢灃彈劾國泰貪婪無套。乾隆派劉墉與錢灃一起赴山東調查查此案,和珅對國泰的不法行為瞭解於胸,就想幫他矇混過關,他使用了欺騙的手法,讓阿桂和福康安聯名,請求皇上把國泰調進京城作官,了結此事。因為乾隆深感不妥,半信半疑,才派和珅隨同劉鏞一起去山東調查,查案過程中,和珅多方掣肘,百般刁難,幹擾案件的進行,最終要不是錢灃無意中劫獲了國泰給和珅的密信,真不知後果如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