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第1/2頁)
王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伸是一個只知道斂財不會考慮社會生產發展與否的人,所以,他的廣開財路,說白了只不過了是巧立名目,把各地官員和商人種的財富搜刮過來而已,而且,這些錢又必須來的名正言順,讓乾隆用的理直氣壯,為此,他廣泛號召官員,為了感激皇恩浩蕩,自願向進行貢獻,以示忠心,他這麼一說,誰敢不聽,如果不貢獻財物,豈不成了對皇上不忠心了。當時,無論是朝中的官員,還是各地的地方官都爭先恐後,不遺餘力的把蒐括來的財物貢獻出來,乾隆的第五、第六次南巡,靠的差不多全是江南一帶官吏和富商的貢獻,內務府幾乎沒有什麼支出,還有每年到了皇上、皇太后壽誕或是年節之際,各地的禮物也會源源不斷的湧入京城,讓乾隆十分高興,對和伸的理財才能讚不絕口s,好像這些財富全是和伸一人的功勞,他就忘了&rdo;羊毛了在羊身上&ldo;的道理,和伸為他聚斂的財富還不是出自天下的百姓。
和伸除此之外,確實也對政府財政的管理費了不少腦筋,他在身為崇文門稅務總監期間,像管理自己的家產一樣精打細算,絞盡腦汁,京城中自明朝起就設有收稅的關卡,原本有一道,即在九座城市分別向進出京城的客商官員收稅,到了清朝全部集中在一處,在崇文門統一收稅,設正副監督各一人,因為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肥缺,皇上一般會任命他最喜愛的大臣掌管,以示恩寵,因此和伸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一直擔任這一職務,撈盡的油水,崇文門的關稅在和伸的掌官之下,越來越重,恨不得雁過也要拔毛,不僅過往商旅不堪重負,就連朝廷官員也是難以應付,清代的筆記中曾記載了這麼一件事:&rdo;凡外吏部,官職愈尊,則需索愈重,大臣殿觀,亦從無與較者,吳匯陸中丞以山東市政使陛見,關吏所索過奢公實不能與,乃置衣與被於外,攜一僕前行曰:&ldo;我有身耳,何稅為?&rdo;既入,從故人借衾褥,事後不定還之而去。&ldo;堂堂一位希政使大人,竟會因為關稅索要太重,而將行李全部寄放在城外,只衣進城,向故友借來被褥使用。由此,普通的百姓如何也可見一斑了。據傳說,京城周圍的百姓入城時,都會在帽沿上插上兩文制錢,讓把守的稅吏自行摘取,已經成了習慣,這種苛刻的稅收,使崇文門以每年1732萬兩的收入位居全國30個稅關的第四位,遠遠高於其他的關口。
和伸除了任崇文門稅關總監督以外,還長期擔任內務府大臣,內務府是皇室的財政機構,主管包括皇室的日常用度在內的一切開銷,經過乾隆多年的奢侈生活,內務府早已是捉襟見肘,府庫空需,難以為繼了,據史料記載,和伸擔任內務府大臣前,&rdo;本府進項不敷用時,檄取戶部庫銀以為接濟&ldo;,可是和伸出任內務府大臣之後,不出幾年,狀況就大為改觀,內務府不但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有多出的銀兩可以接濟外府了,整個局面來了個徹底的扭轉。每年乾隆的壽誕,都是內務府的一筆巨大的開支,和伸沒有接手之前,歷任大臣每逢皇上壽誕都會百般無奈,既不能辦的寒酸,又確實是苦於銀兩不足,常常到了最後,只能勉強應付,很難令乾隆滿意,到了和伸手中,皇上的壽誕成了求之不得的好事,他不但能操持的排場隆重,自己還能從中大撈一筆,乾隆五十五(公元1790年)乾隆八十大壽,他像往年一樣下御旨,要求務求節儉,不可鋪張,剩下的一切都放心的交給和伸去辦了。經過和伸的細心籌備,慶黃辦的異常隆重、盛大,史書記載:&rdo;皇帝雖立節省,而群下奉行、務極侈大,內外宮殿,大小儀物,無不新辦,自燕京至圓明園,樓臺飾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設封院人物,動基機括,則門窗開闔,人物活動,營辦之資,無慮屢萬,而一毫不費官需,外而到省三品以上大員,俱有進獻,內而各院部院堂悉捐未俸,又以兩灘鹽院所納四百萬金助之,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