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霽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次建昭帝前往行宮,明為避暑,實則卻是為著一樁大事:
先帝的遺詔。
約莫從兩年前起,金執衛突然收到風聲,說是先帝在駕崩之前,曾留下了一份遺詔,詔書中,指明瞭繼承大統之人。
這訊息來得極為古怪,前不見源頭,後不知去所。每每查出一點眉目,它便會銷聲匿跡,可過不多久,它又會冷不丁地冒出來。
建昭帝自是又驚又怒。
這等傳言,大可傾天,小亦會形成一股亂流,絕不可輕忽。
然而,驚怒之餘,他又有一種難以名狀的不安,甚而是恐懼。
第063章 入甕
建昭帝乃是先帝嫡子,又是先帝親自立下的太子,御宇登基乃是名正言順。
可是,當年先帝病重之時,對建昭帝卻很是冷落,在其駕崩前的兩個月,連他的面都不肯見。所幸他還肯見一見李太后,算是緩解了這種尷尬或者說是詭異的局面。
彼時的建昭帝還年輕,被父皇冷落,心裡非常難過,亦曾問過李太后,可李太后也答不上來,只安慰他說「病人總會有些古怪的」。
而今回思,當年先帝不只冷落建昭帝,見李太后的次數亦有限。若他當真留下一份遺詔,瞞過他們母子的可能性,也並非沒有。
就算這只是一個傳聞,那也足可令朝堂動盪,建昭帝自然極為上心,秘令金執衛並內衛調查此事。
今年四月,皇帝接到兩衛密報:那份遺詔,很可能藏在行宮。
於是,才有了今夏的避暑之行。
臨行前,建昭帝將此事透給了李太后與周皇后。
這不僅因為,她們與他有著高度一致的利益、是唇寒齒亡、榮辱與共的最緊密的夥伴,更是因為,遺詔傳聞,與內皇城有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聯絡。
金執衛並內府的手段,不好太過涉及皇帝的老婆們,而李太后與周皇后卻是內宮最高掌權者,對內宮的掌控能力也更強,有她們從內相助,查起來會更隱蔽一些。
「唉,說起來,這事兒也怨我。」李太后忽地嘆了一聲。
周皇后抬頭看了看她。
那一刻,太后蒼老的面容上,湧動著薄薄的一層哀涼:「當年,若非我與先帝爺生分在先,他也不會冷落了陛下,則後頭便也不會突然冒出這麼件頭疼事兒,這都怨我。」
她搖了搖頭,眉眼間罩著一層黯淡。
周皇后不說話,只探手執起茶壺,向李太后盞中續了些茶,復又將瓷盞遞了過去。
無論於公於私,這話她都不太好接。
她總不能說,先帝當年病得太重,病得糊塗了,這才幹出把彼時的太子、如今的建昭帝拒之門外這種既不利於國,亦不利於家的舉動吧?
只能沉默以對。
李太后接過茶盞,淺啜了一口,復又緩聲道:「我那時候也是氣盛,不過是因了先帝待我寬厚些,我便仗著那點子恩寵,把自己嬌慣得丁點委屈受不得,倒叫那些人鑽了空子,如今想想,真是傻透了。」
她搖頭嘆息著,眼底深處,有著鮮明的悔意。
年輕時,她委實是太把男女之情當回事了,這才落得這般下場,而今回首,真是可笑復可嘆。
說起來,李太后其實算是繼後,因為,在先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有過一位太子妃。
只是,那位太子妃福薄,沒等到先帝登基便仙逝了,膝下也不曾留下一兒半女。
先帝於半年後續弦,便是如今的李太后。因兩個人相差了近十歲,先帝很是寵愛於她,登基後的前十年,帝後二人感情極好,真可用鶼鰈情深來形容。
只是,人心總是善變的,這世上,又哪有真正的獨寵、一世的專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