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第2/3頁)
晏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尋常的爭風吃醋,或是唇槍舌劍,太后才懶得管呢。可偏偏,朱昭儀把話題引到了周貴嬪之父的身上,還狠狠的將周父這樣的&ldo;微末小官&rdo;給鄙視了一通,這性質,立馬就不一樣了。
後宮妃嬪鄙夷朝廷命官,此事的影響實在太過惡劣。
若非如此,柳淑儀也不可能揪住朱昭儀的這個把柄讓她被姜皇后下令當眾打板子並且禁足。柳淑儀靠著這一點,成功的在朱昭儀面前揚眉吐氣了一把,但如今,同樣因為這一點而受到了太后的懷疑和警告。太后懷疑,柳淑儀為了鬥倒朱昭儀,故意誘導她說出這樣一番話,誰讓是柳淑儀先挑釁朱昭儀的呢!誰讓柳淑儀借著朱昭儀在宮中立了威呢!
真是成也此事,敗也此事。柳淑儀現在心中真是後悔不已,早知道,她就不與朱昭儀做那些意氣之爭了。或者,若是朱昭儀在說那些話的時候,她若能及時將話題轉移開來,也不至於落入如今這個局面。
‐‐太后並不關心這件事情發生的整個過程,她所看到的,只有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太后看來朱昭儀既是為了與柳淑儀爭風吃醋才說出這樣一番不得體的話來,朱昭儀固然可惡,但柳淑儀也需要好好敲打一番了。
不管柳淑儀是有心還是無意,此風對於後宮來說都不可助長。太后要求後宮眾位妃嬪時刻將皇室的顏面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ldo;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你可知,朱昭儀的話若是傳了出去,會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rdo;
&ldo;臣妾知道。&rdo;
&ldo;到時候,旁人不會管是誰說的,他們只知道,瞧不起朝廷命官的,是皇家妃嬪!&rdo;
&ldo;是,臣妾明白。&rdo;
柳淑儀在太后跟前低眉斂目地捱了一頓訓誡,太后心裡的怒火,這才降了下來,看柳淑儀也順眼了許多。
&ldo;今日,明明大半的錯在朱昭儀身上,哀家卻問責於你,你可感到委屈?&rdo;太后垂下眸子,看了眼手中捧著的茶杯中沉沉浮浮的茶葉,彷彿在與柳淑儀閒話家常。
&ldo;臣妾不委屈。臣妾亦知自己今日所作所為,有欠穩妥。早在朱昭儀言辭不當之初,臣妾就該制止朱昭儀。若是制止不了,應及時告知皇后娘娘,請皇后娘娘出面。臣妾不該只顧著與朱昭儀相爭,任由朱昭儀這麼說下去……&rdo;
柳淑儀侃侃而談,卻半響都沒有聽到太后或肯定或否定的答覆,原本篤定的心漸漸忐忑起來,鼻尖冒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來。
自進宮以來,柳淑儀一直過得還算不錯。因她父親是明宣帝心腹,她又知情識趣,明宣帝待她頗為溫和。至於太后,當時只是個婕妤的她是無緣多見的,因此,她還沒有機會感受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
而現在,柳淑儀感受到了。
對柳淑儀來說,皇帝是君,太后自然也是君,只是太后這君,實在不好伺候。看來,日後,在太后跟前,她行事還得更謹慎些才是。她必須得儘快摸清太后的脾氣。
&ldo;你倒是個懂事的,難怪皇后會重罰了朱氏,卻只罰你禁足自省。&rdo;半響後,太后終於開了尊口:&ldo;你到底年輕氣盛,性子浮了些,還需好生磨磨,單單只是自省想來還不夠。哀家這裡有些經書,你便帶回去在禁足期間潛心抄錄三遍吧,抄完後派人送到哀家這兒來。記著,日後,凡事三思而後行,做之前,多想一想,你要做的事是否符合你的身份。&rdo;
&ldo;是,臣妾年紀輕,行事頗有些不得當之處。多虧有了太后娘娘的教誨和皇后娘娘的提點,臣妾才不至於一錯再錯。太后娘娘放心,此番回去,臣妾定會好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