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陽穀縣令——武植 (第1/2頁)
痴客而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陽穀縣,背靠東平府,又與北京大名府相鄰,乃山東通往河北的重鎮。
陽穀縣本是大宋朝積貧積弱之地,但自從五年前陽穀縣上一任縣令卸任,臨縣孔宋莊的武植,於東京高中進士,回鄉補了陽穀縣令的缺,陽穀縣便在武植的帶領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
陽穀縣縣衙內堂,祝彪與祝家酒樓門前的中年文士,賓主落座,又有一風姿綽約的女子為二人奉上熱茶。
只見這女子約摸二十四五歲年紀,三千青絲用一支木釵綰著,面容精緻,雙眸清澈,一襲水綠色長裙得體的穿在身上,端的是大家閨秀出身,舉手投足間,顯得知書達理,又帶著些許跳脫。
“你這混小子,這一晃大半年沒來看過姐姐,前些日子我還與大郎說,若你年前不來看我,年後你與扈家妹妹成親,我們也不去。”
女子見著祝彪,似顯得很高興,一臉笑容,朝著祝彪打趣道。
祝彪趕忙起身,朝著女子賠罪,故作配合的說道:“嫂嫂您行行好,切莫如此,切莫如此,你若不來,三娘怕是要把我的耳朵念起繭來。”
“哈哈。”女子笑起一陣銀鈴聲,便道:“那你以後可得經常來看姐姐,你不來,扈家小妹也不來;二郎又是個不著家的人,沒日沒夜的要去抓那景陽岡上的大蟲;這偌大個縣衙到了晚上,就我與大郎兩個人,怪冷清的。”
祝彪聞言,剛要答話,上首的中年文士便開口了。
“三郎管著偌大的獨龍崗,每日之事不知繁幾,如今又要準備年後成親之事,哪來那麼些空閒來看你。”中年文士頓了頓,繼續說道。
“二郎身為陽穀縣都頭,又自小隨著周大師學得一身本領,景陽岡上那大蟲為禍已久,他自該想著為清河、陽穀兩縣的百姓,剪除這個禍患。”
“偏你最有道理,甚事都說的頭頭是道。”
女子朝著對方抬了抬眼皮,嬌俏的啐了一句,轉身走出朝屋外而去。
中年文士便是陽穀縣如今這般繁華面貌的締造者,陽穀縣令——武植,祝彪十年來,最大的三筆投資之一。
武植原是臨縣清河縣孔宋莊人士,自幼家貧,靠著在致仕的前恩州知州潘太公家,當長工過活。後因為人忠厚上進,得潘太公看中,收為弟子。
雖出身貧寒,卻不墜青雲之志。
寒窗十數載,政和元年,而立之年的武植,終是東華門唱名,高中進士,做了這陽穀縣令。
衣錦還鄉後的第一件事,武植便是向潘太公下聘,三書六禮,將與自幼自己青梅竹馬的潘家千金,陰媒正娶迎回家中。
潘家千金,名諱金蓮,得潘太公詩書傳家,自幼知書達理,與武植同甘共苦多年,感情甚篤。
上任陽穀縣令後,武植便修書於自己的兄弟武松,令其還鄉,聘為都頭。兄弟倆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將陽穀縣歷年來的冤假錯案一一重新審理,同時整頓吏治,驅逐街面上的流氓潑皮,一時間陽穀縣的面貌煥然一新。
而後武植單人匹馬,走進了當時已是陽穀縣附近最大豪強的,獨龍崗祝家莊。與祝家三郎密會暢談一夜,返回了陽穀縣。
自那以後,獨龍崗三莊的錢財源源不斷的流進陽穀縣,酒樓、客棧、商鋪接連開張,陽穀縣的經濟得到了質的飛躍。
五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如今的陽穀縣商業繁榮,百姓安居樂業,雖比不上開封府、大名府,但已是大宋朝少有的安定、富庶之地。
待潘娘子走後,內堂的氣氛便不似剛才那般家長裡短,氣氛顯得略微嚴肅。
武植品了口熱茶,朝著祝彪說道:“今日叫三郎你來,確是有兩件事情想與你商議一番。”
“兄長請講。”祝彪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