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秦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的緬懷方式。那些肆無忌憚的開發已經讓千門萬戶面孔雷同,相比之下這些飽經滄桑的門扉更讓人體會到了荊陽人耿直的個性。
十月份的時候,他的文章被收錄進了某出版社的散文集《一匹馬自夢境中奔來》,這是他到日照參加省散文學會的活動,見到萬平口海浪有感而發寫成的。有人把坎坷的生活遭遇稱為經山歷海,他覺得文學創作同樣需要經山歷海,只有見識過山呼海嘯,才能靜下心來咬文嚼字,從而寫出別具風味的文章。
她知道,光有豐富的經歷還不夠,這樣“釀造”出的文字只是浮光掠影般膚淺,要想文章厚實還要有責任擔當。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裡,家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小時候總想離開父母,任性的行為讓他們一回回傷心憤怒,可是這一切都隨著他們的先後故去成為了永遠的懷念,才恍然醒悟錯過了許多,她把這份懷念連同曾經的悠悠歲月凝聚成一篇懺悔文章《聚餐》發表出來,在九月份的報刊徵文中被評為精彩美文。可她覺得精彩的是來自父母的那一份愛家之情。
日子彷彿一架吱吱呀呀的風車,就這麼平平淡淡過去,就在她以為什麼驚喜都不會出現的時候,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飛雪連天一片白,真的讓人感受到“原馳蠟象”的震撼場景了……於是童心萌動,衝出溫暖的辦公室,顫抖著手在雪地上寫下自己的青春誓言。她不知道自己的舉動算不算記錄,畢竟雪融以後一切都將清零,但可以預見的是新的一年一定會是碩果累累的,因為瑞雪兆豐年嘛!
她至今還清楚剛從外面回到家,她就被姥姥按在了飯桌旁,說等一會兒讓她品嚐一種美食,不過吃之前得先出個謎語,謎底必須是一會兒上桌的美食,誰先猜對誰先動筷。姥姥的謎語是:小皮球,真奇怪,愛在鍋裡泡水澡,不願操場打比賽。小女生沉不下心來,所以怎麼也猜不對。表姐也沒有馬上猜,反而給姥姥出了一個謎,並說兩個謎語謎底是一樣的:白白身子圓溜溜,樣子像個乒乓球,放在鍋裡煮一煮,全家吃它過十五。最後姥姥判表姐勝出,她抗議沒有聽到謎底,表姐用勺子撈起一個元宵說:“就是它!”
這是她小時候的一段記憶,其實每年大人們都很忙,一家人很難聚齊,即便有時候湊到一起,也是走一個過程,不像現在生活好了,光元宵餡料就幾十種,煮也好炸也好全憑心情,可她總覺得選擇多了快樂反而少了。
關於元宵節來歷,有多個版本傳說讓人難辨真偽,據資料介紹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而元宵賞燈則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往後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節日。再往後漢文帝時乾脆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對此姥姥有一句話說的好,她說別管啥傳說都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日子苦點沒什麼,可是精神上沒點指望哪行?除夕到十五就這點樂呵,何必較真!
除了煮食湯圓,在魯西南正月十五還有散燈的習俗。這一天的農家院子裡燈火通明,桌子上放一盞,大小門口放兩盞,還有各類神位前也要一片光明,甚至連廁所門口也不能空著。這時候前街後巷左鄰右舍都是燭光揺曳,更增加了和諧感。
散落各處的小紅蠟如果能消耗殆盡,自然是大人希望的,這表示新年好運連連,如果蠟燭半途被風吹滅則會大打折扣的。小孩子是很樂意幫助散燈了,平時玩火是要被訓斥的,這時候可以名正言順點火。有時候趁著大人不注意搞點小動作,比如給蠟燭“放血”,這時候蠟燭燒的快,蠟油流了一片,小孩子收集起來自制小燈籠滿世界瘋跑。
可是比起放煙花來,這一切的快樂都是可以忽略的。那些年雖然物質貧乏,但是對於正月十五的煙花絕不能省,有錢的就買來那種類似連珠弩的,可以彈射彩色花炮的高檔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