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2/3頁)
王春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臺石上放置木架,形成墓頂,隨後在木樑頂上,密密地放置一層竹滕。竹滕上再蓋上厚厚的一層扁石,扁石上還覆上一層淺綠色的粘土,使墳墓能抵擋雨水的侵蝕。在這上面再覆上更多的泥土,堆壘成小山形狀,墓碑就放置在土堆頂上,這些墓碑上雕刻有文字或圖案。墓底用卵石鋪成,體就放在卵石上。當打算埋入另一具體時,原來埋入的體被挪到一邊,讓出地盤,如果地盤還不夠,則將隨葬的陶瓶從墓中取出,放在墓頂泥山下,騰出地盤來埋葬體。新墓區跟老墓區一樣,男女分開埋葬,且只有男性的墓中才會發現金盃、銀杯和青銅武器。
新墓區和老墓區既然屬同一時代和同一墓葬形式,那為什麼一個在城堡外,一個在城堡內?難道正如波桑尼阿斯所說,克麗滕涅斯特拉和她的情夫不配埋在城堡內?帕巴德米特里經過詳細研究後認為,邁錫尼王公貴族的墳墓本來是埋葬在城堡外的,以後隨墳墓的增多,才擴大到城堡內的。城堡內墳墓周圍的石板,是後人在200年後才修建的,以便於祭祀和管理。顯然,帕巴德米特里也跟施裡曼一樣,熱衷於用荷馬史詩中的描述與考古發現進行對比。
與此同時,韋思教授的發現也同樣令人振奮。1952年,他發現了許多普通居民的墳墓,發掘出很多的工具和日常用品。另外,他對城堡外的一些房屋廢墟進行了發掘,在一幢橄欖油商人的房屋的地下室裡,發現了38塊刻有線形文字&ldo;b&rdo;的泥板。這些泥板似乎是一些帳目和清單,其中一塊泥板上還繪有一幅素描,畫的是一位身穿褶疊裙的男子正站立遠眺。1953年的發掘也同樣沒有使韋思教授失望。他發現了兩間公元前13世紀時的房屋。在北邊的那一間房子裡發現了許多前所未見的象牙雕刻,其中大部分用來作各種傢俱的鑲嵌和裝飾。另外還發現了許多&ldo;8&rdo;字形盾牌模型,韋思因之將其命名為&ldo;盾牌之室&rdo;。在這個室裡,還發現了一個象牙戰士頭像,他的頭上分明戴著一頂&ldo;野豬獠牙頭盔&rdo;,施裡曼半個世紀前對出土的野豬牙的推論再次得到證實。南邊的那一間房屋被命名為&ldo;獅身人面室&rdo;,在這裡發現了一塊刻有獅身人面獸的象牙板。象牙板上的雕刻很精美:獅身人面獸蹲坐著,頭戴百合花冠,頸部鬃毛向後飄拂,腿和軀體也都描繪得十分逼真。令韋思教授最激動的還是那些看上去土裡土氣的刻有文字的泥板、泥印章等。韋思教授說:&ldo;我們找到了清清楚楚的文字證據。毫無疑問,邁錫尼市民普遍都能閱讀和寫字,文字的使用不侷限於國王、官員、教士和稅吏。&rdo;線形文字&ldo;b&rdo;的發現,給傳奇性的邁錫尼考古又增添了新的魅力。線形文字&ldo;b&rdo;如今已釋讀成功,使我們對邁錫尼社會的奴隸制度和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