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秦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賬。但是,李華芳買些零食什麼的,他倒也沒反對。
吃過飯就是去壓馬路,劉玉海給他講找工作時聽過的段子:“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逛馬路”。這個小縣城,十七年後才有了自己的公園。
昏黃的路燈下,是兩個時長時短交替變換的身影。劉玉海給她講自己的大學生活,給他講上班以來所經歷的一切,特別是暑假沙坑裡淹死人那件事情。
李華芳沒有讀過多少書,就給他講單位裡發生的事情。當然,很多都是劉玉海沒有聽說過的。比如,縣長的情人給縣長生了兩個孩子,一直來找縣長要錢,有一次,為了要錢,還大鬧會場。比如,石山鎮前一段剛安排的那個人,就是叫縣長姑父的。
很多事劉玉海聽了都張大了嘴,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是他也知道,李華芳說的是事實。畢竟,計經委就在縣政府樓上辦公。
縣政府的那些領導晚上會去政府招待所舞廳跳舞,招待所的服務員很多都是領導的舞伴。過幾年,招待所的服務員年齡大了,就會有一些安排到縣委各局委了,當然了,也有走上領導崗位的。
李華芳說,法院有個副院長,以前就是和縣政法高官有一腿,從招待所服務員安排到法院臨時工,然後轉正,再然後提幹,再然後,政法高官當到副書記調離時,安排這個女的當了法院副院長。
當然了,李華芳說這些事,都是聽單位裡那些同事說的。
劉玉海終於明白了,社會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單純,單純的是他,複雜的是社會。
接觸過幾次之後,劉玉海覺得還行。所謂久居蘭室不覺其香,久居鮑市不覺其臭。李華芳這人,看多了,劉玉海覺得看順眼了。
一眼看不上的人,多看幾眼也就看上了。
那就談婚論嫁吧,這個時候媒人又出場了。不只是結婚,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國人幹什麼事兒都需要一箇中間人。
古書上就說,雙方交戰,不斬來使。來使就是中間人,負責給對方談條件的。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中庸之道”,有人說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其實不然,中庸之道流傳了幾千年。同時代的希臘文明、埃及文明等都消失了。為什麼它能流傳下來,並且還在繼續發揮著他的影響。
因為,中庸之道的本質不是和稀泥,而是尋求各種力量的平衡點,找到了平衡點,平衡了各方利益,任何一方就都能各得其所。平衡是一種藝術,所以中庸的中,是一種平衡。
在媒婆奔走幾趟之後,彩禮也算定了下來——兩千元,在城裡不算貴,對劉玉海他們村來說,比較貴。
劉玉海他們村娶媳婦,當時彩禮是六百元左右。當然,他們娶的都是農村的,沒有可比性。但是,劉玉海還是覺得不行就算了,彩禮太貴。
是他母親一句話說動了他:“她要多少彩禮都不怕,人家是上班的,會掙錢,這點彩禮她一年就掙來了,咱村別人娶的那媳婦彩禮倒少,可她們不會掙錢啊。”
劉玉海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他怕母親為難,本身家裡就缺錢。
說定了彩禮錢,劉玉海父親就去找了村裡會算卦的,讓人家給選了個吉日,就這樣把婚事定下來了。
婚禮那天,劉玉海熱熱鬧鬧的把李華芳娶回了家,從此兩人開始了一生廝守。
婚後,劉玉海兩口子就在縣城租了一間房子,那也是財政局的一處公房,離李華芳上班的地方很近,價格也不貴。劉玉海平時住在鎮裡,有時候晚上鎮裡有車回縣城,他也就搭車回城裡了。平時李華芳一直回他孃家吃住,每次劉玉海回來了他們才一起到租房處。
一般每到週末,劉玉海都要回老家。他回去是為了幫母親幹農活兒,父親為了多掙錢,長期不回來。家裡兩三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