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崢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衛宏將這些全都挑肥揀瘦的寫在一起,儘可能的將重點省略掉,只寫些皮毛,打算用這本不值一文的秘籍書,將李靖這位國之棟樑給換回來。當然了,這種想法很天真,成功的機率幾乎只可以說是聊勝於無;因此,衛宏還準備了備用計劃,那就是再當一次將軍,在前線和契丹作戰!
老李同志只給了兩個月的時間,所以衛宏必須讓所有動作的變快才行。這一路上,衛宏一行四人,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最後只花了五天時間就到了北方邊境。衛宏先是派秘史捎信給契丹大臣,告訴他們自己的意圖。三日之後,契丹回信,信上說,想要回李靖可以,但必須由衛宏本人進行交換,至於那什麼狗屁秘籍,契丹不是三歲小孩!
衛宏當然不會拿自己去換李靖,於是乎又會一封信,信上是這樣寫的:&ldo;爾等莫要痴心妄想,孰重孰輕,我心清明!為大局考慮,衛某斷然不會踏入契丹半步。現在只有兩條路留給爾等,其一,用李靖換秘籍。其二,你們留下李靖,面對我們大唐的軍隊!到時候,我衛某人會為此次對你們契丹之戰,獻出一份力!&rdo;
第四百七十五章契丹之戰
衛宏的這封信送出去以後,就再也沒了迴音。想必契丹是不打算放了李靖了,畢竟衛宏只用一本可有可無的&l;秘籍&r;就想換回一個國之重臣,這未免也太過獅子大開口了。倘若能保證秘籍是真的且有用的,那還行,若不能保證,契丹豈不是損了夫人又折兵?
這樣的結局,是意料之外的,既然來文的不行,那就來武的!這回北方行軍大總管還是殷開山,衛宏一說要幫著和契丹作戰,殷開山立馬喜笑顏開的答應了。上次就是因為沒有重視衛宏,才導致嶽州之戰連連失利,這次殷開山決不會再犯老毛病。
現如今大唐與契丹主要糾纏在營州附近,由於契丹驍勇善戰,大唐每每不能克之,只能暫時收兵,與之僵持。本來老李同志的意思是,契丹已經襲擾邊境多年,每次都不能盡心盡力的攻克,以至於大唐的威嚇根本就鎮不住契丹。這次,乾脆就玩個絕的,不是僅僅將契丹擊退便可,而是要麼滅了契丹,要麼就讓契丹臣服在大唐腳下。可契丹騎兵勇猛,而且更適應北方戰場,每次雙軍對陣,大唐總撿不到便宜,便是偶爾佔了上風,契丹見勢不妙拔腿就跑,也奈他不何,想要一舉擊潰契丹絕非易事。
衛宏只和契丹交過一次手,是在馬鬃山的時候,衛宏帶領玉龍衛解了馬鬃山之圍,大破契丹。總的來說,契丹的確驍勇,但同時契丹也野心太大。像其他的部落,比如突厥、回紇這樣的,基本都是見好就收,差不多就得了。而契丹這是不見兔不撒鷹,無論什麼事都得幹絕了才行。就像上次攻打馬鬃山,無非是想趁大唐病要大唐命。
對付這種敵人,其實也不難。只需要給與足夠大的誘惑,誘敵深入,而後將其圍殲便可。至於這誘惑是什麼?不是金銀,也不是糧食,而是衛宏自己。衛宏深知戰場上的變數和危險性,但為了救回李靖,也相當於救回顏如玉,衛宏願意冒險一試。
衛宏帶領六千兵馬往契丹境內進發的那天,天氣陰沉沉的,悶熱難耐。這是大雨的前兆。衛宏騎著高頭大馬走在最前面,六千兵馬垂頭喪氣的跟在衛宏後面,這六千士兵和衛宏不同,衛宏心裡想的是如何克敵,而士兵們想的這是如何逃命,畢竟這是深入敵後作戰,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再加上這該死的天兒,僅有的一點士氣,也被天氣給消磨光了。
這年頭帶兵打仗。都流行在軍隊裡樹上一面大旗,告訴敵人,這是哪支軍隊,讓敵人有個思想準備。其實這也是屬於心理戰的一種。倘若敵人自知不敵,便會主動避戰。衛宏也豎起了一面大旗,不過不是這支軍隊的番號,而是衛宏的姓氏。衛宏在來之前。做了一面很大的旗,旗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