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耙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他才明白,關鍵時刻,還是老人家給自己頭頂撐起一片天。
週末這兩天,凡三不想看書,就在老宅四周轉悠。
凡家祖上也闊過。
民國20年前後,凡家田地橫跨附近二十個村寨,擁有回龍鎮半條街生意。
當時,凡家老宅三進三出,雕樑畫棟,窗戶都是鏤空雕花的紅漆松木,大院四角有打更的崗樓,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凡花窗子”。
到凡文車出生時,家業已敗落,凡家現在住的四合院,是老宅僅剩的一個角落。建國初,當地劃階級成分,凡文車兄弟被劃為貧僱農,家裡真是窮得屌打板凳響,在灌河兩岸都出了名。
凡三的爺爺凡元州,年輕時也是個人物,文筆滔滔,口才很好,文打官司武打架,都是一把好手 。
當地老人都說,凡三長得與爺爺是一個模板刻出來的,身材挺拔,白乾白淨,國字臉,眉清目秀,就像一顆綠豆芽子。
家鄉人說不出其中的道道,科學上將這種現象叫“隔代返祖”。
凡崗北面,是一個緩緩向下的慢坡,長著鬱郁森森的馬尾松。
清晨,山風徐來,松濤陣陣。
晨練的凡三,見此觸景生情,突然想起一首古詩:“問松林,松林經幾冬。山川何如昔,風雲與古同。”
幾千年來,嫌貧愛富似乎成了民間頑疾。可是,換位思考,追求富裕生活,本來就是人類的天性呀!
眼下,政府拼經濟,老百姓向錢看,大學生不吃香了,財富重新成為評價個人地位的新標杆。
一時間,凡三明白了好多事情:不是人心易變、而是世道變了。
這讓他想起一個段子:“五十年代老貧農,六十年代紅衛兵,七十年代解放軍,八十年代大學生,九十年代百萬富翁。”
時移勢易。
市場大潮浩浩蕩蕩,偌大的校園,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安貧樂道只能眼看著旁人飛黃騰達,最後連自己心上人也留不住。
這場婚變,讓凡三意識到自身的卑微:鄉村教癟子一枚。
自考大學文憑,似乎也沒有卵用。每月拿那點死工資,肯定過不上富裕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闖一闖,試一試。
“是時候出去了!出去了,不一定大富大貴;不出去,肯定是死馬一匹。”
他從沒像現在這樣清醒:人生,絕不能畫地為牢,面對困境,必須打破既定的生活閉環,勇敢地走出去。這個一無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