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司馬卬探路烏桓 (第1/2頁)
淮南王劉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烏桓,亦作“烏丸”、“古丸”、“烏延”等,屬於東胡民族。其語言與鮮卑同,無文字,刻木為信。東胡盛時,與鮮卑同為其重要成員。活動於饒樂水(西拉木倫河)一帶。東鄰挹婁、夫餘、高句麗等,西連匈奴,南與燕國相接,鮮卑居北,烏桓居南。
有夏元年(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部眾離散,烏桓這一支逃至烏桓山(大興安嶺山脈南端)。
自匈奴擊破東胡後,烏桓勢孤力單,故役屬於匈奴。匈奴單于每歲向烏桓徵收牲畜、皮革,若逾時不交,便沒收其妻子為奴婢
烏桓其俗喜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舍,東開向日。食肉飲酪,以毛毳為衣。至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言以屬累犬,使護死者神靈歸赤山。
烏桓人髡頭,女子至嫁才蓄頭,分為髻,戴樺皮高帽,稱為句決。男子娶妻,皆先私通,略其女去,半年百日後,始遣媒送馬、羊、牛為聘;婿隨妻歸,服役二年後,妻家才厚遣其女回夫家。父兄死,妻後母,報寡嫂;寡嫂之小叔死,小叔之子可以伯母為妻;小叔若無子,再輪及其他伯叔。
烏桓內部的階級主要分兩大類:一是處於上層的大人、小帥,二是氏族部落成員
烏桓的社會組織形式,分部、邑、落。邑落為部下面的基層組織。邑落各有小帥,數百落自為一部。落,通常為戶之意,每帳戶或帳落,少則七八口,多則十餘口。
若干落相聚則為邑。烏桓每一邑當有人口一百多人。“其相殘殺,令部落自相、報,相報不止,詣大人平之,有罪者出其牛羊以贖死命,乃止。”邑落的頭人稱為小帥,多為豪人充任,初由推舉產生,不世襲。
邑落小帥受制於部落大人。“大人有所召呼,刻木為信,邑落傳行”。
邑落以上為部落,部落首領稱大人,掌握大權,大人的命令,“部眾莫敢違犯”,“違大人言死”。燕國北方邊境分佈著烏桓大小部落,人口當在十五萬以上。
晉王項羽與司馬卬隔案對坐,司馬卬參拜道:“微臣司馬卬參見大王。”
“上卿免禮,近來可好?”項羽抬手示意不用客氣。
“稟大王,微臣近來狀態甚佳,此番前來晉陽,欲向大王謀個差使聊以為生。”司馬卬非常識相的沒有提復國之事,想來雍王子嬰能兼併蜀地是得到過方伯首肯的。
“上卿來得正好,寡人正欲作一番大事,正愁無人可用。”項羽撫掌大笑道。
“微臣願效犬馬之勞,煩請大王示下。”司馬卬聞言,立馬參拜獻上自己的效忠。
“聽聞之前討逆之役,烏桓人隨燕王韓廣出戰,於中原齊趙之地擄掠夏民甚眾。孤恬為大夏方伯,當解萬千夏民於水火之中。今歲春耕之後,寡人慾提大軍親往征討。
奈何烏桓之地,諸般圖冊皆無有記載,水文不通,道路不悉,上卿可願為寡人前驅,探明道路?”項羽假意無奈嘆息道。
“君憂臣勞,微臣願為大王分憂,微臣之前離蜀入秦之際,與遊牧羌民有所接觸,亦知如何尋找道路及飲水,臣願為大王效勞,探明烏桓族山川道路,必不負大王所託。”司馬卬馬上順著項羽遞過來的杆子上道。
“大善,寡人予上卿精銳騎士百人,黃金五百斤,供上卿前往烏桓探路之用,願上卿一路順風,平安歸來。”晉王項羽自然不能讓司馬卬孤身上路。
“謝大王恩典!春耕距今唯兩月矣,事不宜遲,微臣立刻動身。”司馬卬幹勁十足,立馬要求起程道。
“上卿勉哉,事成之後,晉國上卿之位虛位以待!”晉王項羽許下了重諾。於是司馬卬接收了晉王手令、百人騎士與黃金五百斤之後,欣然北上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