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引水灌城 (第1/2頁)
淮南王劉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夏二年五月初七,晉國的春耕接近尾聲,晉王宣詔大赦晉國,與國同慶,因為晉王后劉樂為項羽誕下晉王世子,項羽將其名為煜,意為太陽之子。
如今的歷下城城下戰雲密佈,城外已經是旌旗遮天蔽日,軍鼓聲如雷貫耳。
齊國曆下城位於泰山支脈歷山與濟水交匯之處。歷下城南靠歷山,北帶濟水,乃是齊地一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此乃兵家必爭之地也。
這也是齊王田榮駐兵據守此地的原因,歷下城若有失,則敵兵可沿濟水順流而下,此後齊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那麼國都臨淄必然不保。
歷下城(也就是21世紀的濟南市),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
舜(約公元前22世紀)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
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在城子崖一帶,建立了譚國。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此地屬齊國,名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其時著名的齊晉鞍之戰,即發生在歷下城。
秦朝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濟南屬於濟北郡,稱歷下邑。
此時的歷下城外已經是眾軍雲集,有韓信張耳率領的趙軍,有燕王韓廣率領的燕軍,有代王張敖率領的代軍,有魏王魏豹率領的魏軍,最後還有遊擊將軍彭越率領的軍隊。
聯軍合計三十三萬有餘,號稱百萬大軍,以韓信為上將軍,協調各部。
這些都是奉天子詔命前來討逆的軍隊,聯軍士卒將歷山腳下的平原團團圍住,因為逆首田榮和其黨羽陳餘都在歷下城中。
另外於齊國東南側戰場,已經攻破莒縣城的魯楚聯軍,也已經在整軍西進的路上了,此時的齊國真的可以說是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了。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因見討逆大軍勢大,又有天子詔令和方伯作保,很多齊國官員轉換門庭,投靠了討逆聯軍上將軍韓信。
齊國大夫婁敬就是其中的一位,當然此時齊都臨淄還在田榮之子田廣的手裡。婁敬是掛印出走,前來韓信門下投效,而不是齊都陷落後舉手投降。智者總能趁勢而為,不斷成為那風口上的豬,不停的在天上飄著。
為了表現自己的價值,婁敬特意走了廣武君李左車的門路,代為引見討逆聯軍上將軍韓信。
“故齊國大夫婁敬,拜見韓王!”婁敬恭敬的拱手拜謝道,又不留痕跡的拍了下韓信的馬屁。
“婁大夫過譽了,如今韓某僅假王之位代為統領諸軍,仍未受天子印信,稱不得王。”韓信雖然嘴上推辭,其實臉上已經笑開了花。
“舉世皆知,韓王井陘口背水敗趙軍,漳水踏冰逐齊師,討逆之後,齊王之位非韓王莫屬。”婁敬一本正經的恭維道。
“哈哈哈,婁大夫真會說話。不知此番前來所為何事?”韓信聽得心情舒暢,哈哈大笑起來。
“微臣此來是為韓王獻上擒拿逆首田榮之策,還望韓王明鑑!”婁敬又拱手作揖道。
“韓某洗耳恭聽,婁大夫速速道來!”韓信追問道。
“臣前為齊國大夫,知歷下城內田榮有精兵十數萬,糧草可支三年,韓王可有破城之計?”婁敬詢問道。
“尚未得計!婁大夫何以教我?”韓信如實回答,誠意請教道。
“臣聞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派王翦之子王賁率領秦軍十萬進攻楚國,佔踞了楚國北地十餘座城池以此震懾楚軍。而後集中兵力北上,於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突襲魏國。王賁率領十萬秦軍,一路摧古拉朽,直趨魏國都城大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