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九百二十三章 經費 (第1/2頁)
龍之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很多人願意和杜蘭打交道,因為杜蘭來自東大,在過去一千年裡,東大是島國傳統的轉移內部矛盾的目標,不管是貿易還是擴張都是不二之選。至於美帝雖然是新的物件,但太遠了,可以貿易,卻不利於擴張。
島國的地主除了貿易和擴張之外沒有共識,甚至連宗教都是各拜各的。
原因很簡單,就比如要修一條路,到底是大家一起出錢,還是用的人出錢?
如果是大家一起出錢,就有人要說路修在別人家,我用還要繞一大圈,根本不合算,我不用,不用就不出錢。
如果說誰用誰出錢,就有人要說了,路修好了是為大家好,大家一起用的,誰能保證一輩子都用不上這條路?
所以到底誰出錢?
那就需要找專家辯論了,專家哪裡找?研究室,大學,就是專家最為集中的地方。專家可以為‘大家一起出錢’找一千個支援的理由,也可以為‘誰用誰出錢’找出一千個支援的理由。
反正專家也是有立場的,科學沒有立場,科學家有。科學家會因為自己的立場而選擇一個支援。
其實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只是修路,還有修港口,修水利,植樹造林等等事情,都是一部分人獲利,一部分人出錢,就都得鬧。
一鬧,大家就得互相掣肘。東大在西漢就有了《鹽鐵論》,其實就是在討論‘大家一起出錢’,還是‘誰用誰出錢’。
島國的大學就是如此,專家也分為不同的陣營。之前和美帝進行貿易是有收入的,所以保持類似幕府時代的平穩。但隨著美帝的衰弱,貿易收入的降低,就需要尋找新的出路,要麼擴張,要麼換一個貿易物件。
內部鬥爭很激烈。
杜蘭在大學調查違法藥物,發現很多學生都在使用‘血癮’,這種藥物果然是渡邊教授的實驗室生產出來的,他在參觀的時候就發現了蹤跡。
但具體是誰生產,還需要調查,實驗室有監控,只要能看到監控應該能找到線索。
‘血癮’的流傳,也說明島國學生的壓力不小。
學生也很焦慮,不知道應該怎麼選,到底是繼續親西方,還是回到歷史的正軌。
遣唐使之後,島國學習中原制度,就開始對蝦夷人擴張。擴張完了就是內鬥,然後就是和宋朝貿易,明朝、清朝都是如此,一直到清末,有了新的選擇,從西方採購了技術,然後明治維新,對外擴張。對外擴張失敗,和美帝維持貿易。
從征服蝦夷人之後,島國就是貿易、擴張,擴張失敗,繼續貿易……
至於對內,就是餓不死就行,百姓的最佳狀態就是吃不飽餓不死,沒有挑戰地主的能力。在現代就是電力、水力等資源能不餓死就行了。
大學生應該怎麼選?要是選錯了,就很尷尬。說不定一畢業就背叛死刑了,一輩子都沒有未來。
但不管怎麼選,都有人支援有人反對。
“東昇西降是必然,我們應該選東大。”
“東大已經不是以前的東大了,崖山之後無中華,現在我們才是中原正統,最好的東大文化都在我們這裡,我們不需要再選東大,應該繼續選擇脫亞入歐,傳播正統東方文化。”
“可是東大正越來越強大。”
“西方也一樣強大,只要西方各國團結起來,就能推平東大。”
“那也得團結起來。推平東大是你的想法,不是他們的。他們為什麼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滿足你的願望?和東大開戰,他們會有很大的損失,出人出力,最後別人摘桃子,誰也不會這麼做的。東大卻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朝貢貿易更是成熟,和東大貿易是很有必要的。”
“你這是否定島國的獨立自主,你這個叛徒。”辯論對自己不利,就給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