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白如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間天氣多變,轉眼之間,風起雲湧,山雨欲來,眾人避去附近尼寺。
較於其他寺廟,此寺過於簡陋,只見正殿泥牆斑駁,四周環有幾叢矮屋,以供尼眾起居。寺主四十有餘,聽世民報上名姓後,笑道:“雨天路險,汝等無須客氣,安心避雨於此。”
“叨擾了。”世民等人合十道謝。
尼師口說不必,囑向小沙彌尼:“上空,下淨,先引諸郎娘子盥洗,務必多具齋飯。”兩位小沙彌尼各引他們去至廂房。
洗去風塵後,眾人跟隨尼眾去齋堂。“阿尼師豈不用齋?”途中,秀寧問上空沙彌尼。
上空答道:“阿尼師每過午不食,坐室禮念至天明。”
“小尼師自幼為尼乎?”秀寧見她不過十歲模樣,又問。
上空頷首:“尼等皆為本家所棄,阿尼師拾於路,遂養於寺。”
“汝恨父母乎?”
“恨有何益?父母之於骨肉,憐愛尚且不及,若非貧苦,豈會相棄?只怪生活多艱,此亦無可奈何。”眾人聞之震動。
來至齋堂,諸沙彌尼有序過堂,莊嚴無聲。世民等人隨後,坐去末座,案上碗空空如也,世民只得安靜以待。用齋前,尼眾先誦《供養偈》,又誦《結齋偈》,世民無奈,跟著合十,閉目假念。總算到了行堂,行堂者下淨提桶執杓,次第施齋。
世民接到齋飯,正欲就食,餘光見小娘子自紗下伸出右手,橫於碗上,作遮擋狀,俄而斂收於膝。下淨瞭然,遂不再添食。許因堂內肅穆,加之梵音清嫋,那纖手竟如拈花一指,翩然劃過,令人不覺注目:只見帽紗半掛,雪頤淺露,那纖手移近碗箸,俄以拇扣碗,四指託之於前,狀似龍含珠;右手持箸夾食,其舉止輕柔、入口利落,態若鳳點頭。世民不曾想,齋素竟能如此可口,觀望眾尼,儀軌大抵如此,卻少了幾分風雅。嘆望之下,目光觸及白紗,世民反應過來,彼人正是長孫小娘子。世民臉色微紅,因埋首食齋。
鄭觀音觀之一旁,竟食不知味。原以他們親善如初,然而半日已來,二人竟形同陌路,鄭觀音如釋重負。不料方才,世民時窺之,料為避嫌故,實則暗相來往。世民不諳男女之事,必為觀音婢誘之!畢竟她總能輕易轄制世民,鄭觀音輕嗤:果是狐媚之眼!
秋雨斷斷續續,不見停歇,眾人合計一番,遂借宿於寺。郎君們兩人一間,容易安置。諸小娘子分得三房,秀寧膽大,獨住小屋。佛慧欲與觀音婢同住,不料鄭觀音一旁笑道:“妾欲與觀音婢同住,佛慧姊讓之可好?”
秀寧因笑:“佛慧欲打聽長孫四郎,觀音妹妹何不成人之美?”
鄭觀音佯作驚訝,佛慧跺腳嗔道:“三姊切勿亂講!”連拉了雲阿去裡屋。
鄭觀音執了觀音婢,笑向秀寧:“我們回屋了。”
入至裡屋,鄭觀音倏地鬆手,掩鼻說道:“如此陋室,何以住人?”
“此亦無可奈何,觀音姊將就之。”
“若在以前,觀音婢豈會宿此?想是無可奈何也。”鄭觀音掩笑,見她不語,頗為自得。又手撫棉絮,眉頭皺道:“此甚弊舊,未知淨洗未?”說著挑了成色略新的床榻,徑直落坐。觀音婢步去鄰榻,和衣而臥。
“觀音婢,”鄭觀音擁被而臥,故作不解,“汝與二郎自好,今卻不見相談,何也?”
觀音婢闔目養神:“妾以女子身,故李二郎不識。”
鄭觀音暗驚:“汝未告之乎?”見她頷首,鄭觀音竊喜不已。每聞世民去高家,她皆會坐立不安,唯恐世民見其貌而悅之。今聞世民不識她,自己卻防其私會,反倒多此一舉。
與娘子們嬌弱不同,郎君們卻不覺奔疲。柴紹為郎舅理榻畢,囑道:“汝姊不善收拾,我去相助,即刻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