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書報亭 (第1/2頁)
華山棄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甥崽,你明天不上課,晚上陪我喝幾杯米酒媽、玉琪,你倆也喝點”
各自洗完手,在堂屋的飯桌前坐下,小姨夫薛剛笑眯眯的從廚房提出來一壺溫好的米酒。
米酒和黃酒一樣,喝之前溫熱一下,口感會更佳。
外婆和小姨也不反對,於是除了兩個小傢伙之外,大家都邊吃邊喝,一家人難得的有了一種祥和的氣氛。
外婆和兩個小傢伙先吃完,隨後就去了東廂房。
蕭白一邊喝著米酒,一邊聽小姨和小姨夫兩個人聊天。
他覺得,小姨兩口子的相處方式比較有意思,看得出來,五大三粗的薛剛同志貌似不當家。
“玉琪,劇團的情況也不太好。現在撥付的經費在逐年減少,都說以後團裡要改革,究竟怎麼改,大家的心裡都沒有底。”
小姨夫薛剛喝酒上臉,哪怕是幾杯低度數的米酒下肚,馬上就變成了紅臉的關公。
“哎,你們還好點。像我們建築社已經半年沒發過工資了,都不用等以後,現在就夠嗆。社裡有技術的男人都跑外面掙錢,剩下像我這樣的只能喝風。好了,外甥崽在這,咱們不說這些了。來,外甥崽,再喝起一杯。”
小姨發了幾句牢騷,適時終止了這個話題。
她所在的建築社是個大集體單位,眼看著就要涼了。她以前在單位搞統計,沒什麼手藝和技術。
有手藝有技術的男人,出去以後總能找碗飯吃。小姨比較悲慘,一個月32元的工資都沒了。
而小姨夫薛剛一個月滿打滿算也就60元的收入,他還要管鄉下的父母,一大家子人的日子的確過得緊巴巴的。
“咳咳,滿姨,有沒有想過自己做點生意?我覺得吧,以後的政策會越來越好,幹個體也不丟人。”
蕭白原本就打算找時間和小姨談談自謀出路的事兒,今兒剛好有機會,於是他就挑起了話題。
縱觀整個八十年代,雖然個體戶和萬元戶已普遍成為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在八十年前期,社會上的很多人,其實是不怎麼看得起個體戶的。
從85年以後,也就是到了八十年代的中後期,個體經濟發展迅猛,人們的觀念才逐漸有了改變。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開始給附著在戶口本上的各種限制鬆綁。
1985年元旦,國家的一號檔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決定改革農產品統派統購制度,從1985年起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
也就意味著長期被包括糧票在內的各種票證捆綁的城鎮居民,在就業上有了更多的選擇。
糧食及副食品的逐步放開,制約人員流動的關鍵因素也就會慢慢消失,所以個體經濟才能在八十年代中後期活躍起來
1985年,是整個八十年代很重要的年份。當然,隨著各種政策的寬鬆,個體經濟的蓬勃發展,物價從85年底、86年初開始,也隨之出現了改開之後的第一次上揚。
聽完蕭白的話,薛剛放下酒杯嘆了一口氣:“我和你滿姨其實也想過做點小生意,可一來呢,不知道乾點啥能賺錢,二來呢,我們也拿不出多少本錢”
薛剛並沒有因為蕭白的年紀小就輕視人家,二姐的這個兒子,從小就有主見,又是從大城市出來的,讀書還讀得好,薛剛和梁玉琪一直都把他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對待。
小姨沒有攔著薛剛,任由他把話說完,她其實也想聽聽外甥崽有什麼高見。
蕭白微微一笑,心說,這點事可難不倒自個兒。別說做點小生意,就是幫小姨快速致富,也不過就是一兩年的事情。
做生意嘛,需要考慮的無非就是“投入產出”的問題,中間的差價就是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