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隧道的盡頭(大結局) (第1/8頁)
華山棄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後,周思毅又簡單的向蕭白介紹了一下超透鏡技術的核心。
以相機為例,相機裡的各種透鏡的作用就是將各種光線按照拍攝需求進行偏折,儘可能精確地匯聚到成像感測器上。
為了把光線偏折到我們想要的位置,就需要利用多個鏡片,透過厚度的變化來實現。今天手機攝像頭裡面的透鏡多達十幾個,專業單反相機的鏡頭透鏡更多。
面對透鏡系統越來越笨重的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超透鏡思路。有人發現,其實不用透鏡,利用一種非常精細的平面結構,也能實現偏折光線的效果。
超透鏡是平面的,就彷彿是一塊晶片。
如果把它放大,其上面整齊排列著幾百萬個尺寸只有幾百奈米的細微結構,這些細微結構的大小跟可見光的波長差不多,光在傳播的時候碰到這些結構,就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比如,有的光線會劇烈地拐彎,有的則會徑直透過。理論上,如果把這些細微結構進行精確設計和排列,就可以用一塊扁平的“玻璃片”來實現各種透鏡的功能。
但目前,超透鏡技術還面臨諸多的挑戰。
關鍵的技術難點有兩個,其一,用超透鏡很難拍攝彩色照片。這是因為不同顏色的光波長度不同,在經過超透鏡的細微結構之後,偏折程度不一樣。
其二,細微結構的設計也很困難,面對數以百萬計的細微結構,要精確地找到每個結構的最優形狀和尺寸,這背後的計算量實在太大,於是只能使用一些簡化的設計方案。
“蕭董,我們這次取得的重大突破,就是把深度學習的概念引入了超透鏡的影象處理。這樣,超透鏡的先天缺陷和在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後天瑕疵,都可以透過深度學習的方法進行建模和修正。”
說到這裡,周思毅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因為專案組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克服超透鏡技術難點的技術路徑。
具體的方法就是讓超透鏡對著已有的圖片進行拍攝,然後把拍攝出來的圖片和原圖進行對比,就可以找到一個函式,用來定量地描述這塊超透鏡的缺陷,或者說是特徵。
然後,再用這塊超透鏡拍攝其它東西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函式對圖片進行反向的修正,從而得到高質量的照片。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修正方法跟一些利用人工智慧來填補圖片細節的演算法不一樣。人工智慧填補可以算是一種“腦補”,而這種函式修正是“還原”。
“光刻機有光源、物鏡、對準系統三大核心,而透鏡技術的突破將會是光刻技術的再一次技術迭代。
這也就意味著光刻機技術將迎來新的賽道,而我們在新一代光刻機的前置技術上,已經沒有了短板。”
周思毅最後介紹說,超透鏡對於光刻技術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超透鏡說白了和相控陣雷達很相似,都是由無數個小單元組成,經計算機處理合成成像,原理都差不多。
國內有一流的相控陣雷達,也將有一流的超透鏡。
有了技術成熟的超透鏡,國內就可以實現從第二代duv光刻機向第四代超透鏡光刻機的技術跨越。
“周院長,恭喜你們!你們這個專案取得了重大突破,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之前在euv光刻機的研發過程中,物鏡系統就是最大的攔路虎。儘管光機所已經完成了這個子項的研發,但進度也延遲了太長的時間,使得總體專案最起碼拖後了兩三年。”
蕭白聽完,也不禁感慨了一番。
物鏡系統的關鍵是光學鏡頭,而這一塊,國內的技術水平和國際巨頭們相差較大。
尼康和佳能本身就是光學鏡頭的頂尖製造商,所以他們在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