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第2/3頁)
夕夕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必迎娶安成郡主入門,羅家人恨不得放炮竹慶祝,只是礙於皇室顏面,在外作出一副惋惜的模樣。
慶宗十一年春闈會試,劉晉雲一舉得中會元,據說憑著一紙軍法策論,讓晟王爺驚為天人。
說來也是巧合,晟王爺好武不好文滿朝皆知,會試主考的差事怎麼也不該輪到他頭上,但皇帝因為安成郡主逃婚一事,遷怒於他,這才命他做終審,為的就是磨磨他的脾氣。
劉晉雲參加會試之前,陸侯爺看在他盡心教導外甥的份上,提點了他一句:&ldo;切忌廢話連篇。&rdo;
劉晉雲記在心上,一紙策論一句廢話找不到,句句切中要點,晟王爺最厭煩看那些辭藻華麗,繞來繞去的文章,忽然瞧見一篇簡單明瞭不拖沓的,行文中都透著一股精煉利索,加上許多觀點與自己不謀而合,就像在一堆砂礫裡拾到珍珠,眼前一亮,耐下性子又讀了一遍,然後便愛不釋手,直接就給拍板定下了。
劉晉雲的文章未必比旁人作的好,只是他運氣好,剛好遇到晟王爺這位伯樂。
劉晉雲作為新晉會元,獨自去金光寺還願,第一,謝陸侯爺相助提點之恩,第二,謝晟王爺知遇之恩,第三,謝陸小公子日日刁難他,磨鍊心性之恩。還有一點,他沒敢說出來,只暗自在心裡感謝。
第四,他謝安成郡主逃婚之恩,若是她肯乖乖嫁人,怎麼也輪不到晟王爺做考官。
冥冥之中,一切因緣際遇皆有安排。
北征大軍到達塞北時,庸安城已被攻陷,漠城,北曄城接連失守,城中數萬軍民被屠殺殆盡,北韃一鼓作氣,直接南下,直逼中州城,此城若被攻陷,中原腹地便真正暴露,大邱子民再無安枕成眠之日。
北韃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合稱,此番來犯的是金夷,烏柯以及哈達三族,此行來勢洶洶,中流河以北區域已被他們視作囊中之物。
顧琛站在中州城城樓之上,眺望遠方,這一次,他要將這幫蠻夷徹底逐出這片大陸。
前世之過,今生他會一一彌補。
慶宗十二年秋,塞北傳來捷報,兵馬大元帥孟霆威,帶領將士收復漠城,北曄城,北韃避其鋒芒,退守庸安城,庸安城易守難攻,雙方對峙不下。
慶宗十三年冬,塞北再次傳來捷報,太子出奇策,北征大軍一舉奪下固若金湯的庸安城,一名叫做孟勝男的小將取下金夷大王子首級,立下赫赫戰功,短短兩年,升為副將。
半月後,晟王爺親自北上犒賞軍隊,卻大怒而歸,同行的兵部員外郎劉晉雲,請命留在邊境禦敵。
慶宗十四年入春時節,孟老將軍在巡視邊境時,安息在馬背上,溘然長逝。孟霆威,字繁生,最早追隨太宗皇帝的功臣之一,其一生戰功無數,未嘗敗績,北韃聞之色變,孟家軍所到之處,敵人落荒而逃。訊息傳出,舉國哀慟,慶宗帝聽到哀報,生生哭到昏厥。
北韃得到訊息,捲土重來。他們以為孟霆威以後,大邱再無帥才,殊不知,大邱的名將歷史,才剛剛開始書寫。
孟霆威的離世,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曾經掩蓋在他光輝下的那批年輕將領,開始書寫新的神話。
第69章 四載之後又三年
三年後。京城繁華一如往昔。
陽春三月,柳絮漫天飄灑, 明月湖畔仍是熱鬧非凡, 往來文人學子絡繹不絕,只是望月樓已不復往昔盛名。
從書齋走出幾名半大少年, 都是十三四歲的模樣,身穿儒衣, 懷裡抱著幾冊書卷,路過望月樓, 其中一人道:&ldo;這茶樓瞧著清靜, 不如進去喝口茶水。&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