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第2/2頁)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紅軍又踏上了征途,向黎平挺進。
黎平位於貴州東南部,剛過湖南省邊境,是一座比較繁華的縣城,當時全縣人口約二十萬(一九八四年為三十七萬)。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旬,紅軍幾乎沒打一仗就佔領了黎平,一軍團二師六團和三團首先發起進攻。主力部隊和中央軍委是十二月十五和十六日到達黎平的。毛澤東、王稼樣和洛甫先前曾一致同意,一有&ldo;合適的機會&rdo;就召開會議討論軍事計劃和方針。在匆匆召開的通道會議上,大家預設了這一決定。現在,軍事壓力暫時沒有了,最艱險的高山激流也已經越過 (指的是中國貴州這一地區最艱險的路程,實際上更艱難的歷程還在前頭 )。在黎平給養又比較充足,每個人都能吃飽肚子。這是難得的好機會。
十二月十八日晚,進黎平沒幾天就舉行了政治局會議。會議在紅軍總部舉行。總部設在黎平市中心一個徐姓商人的相當漂亮的店房裡,隔壁是德國路德教教堂。徐老闆聽說紅軍要進城,早就逃離了黎平。那次會議由周恩來主持,博古、王稼祥、洛甫、毛澤東、朱德和林彪都參加了。李德和其他領導人大概也參加了。會議開得很緊張,發言人都提高了嗓門。周恩來幾次發言,公開批評李德。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他在通道發表的意見。他正式建議放棄北進與賀龍會合的計劃,而提出紅軍西進貴州,向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挺進,並在該地區建立一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他強調指出,現在紅軍不再受到湘軍的襲擊了,黔軍又有菸癮成疾的致命弱點。因此他建議在遵義召開一次正式會議。據說,李德又提出,如果能把國民黨部隊引開,還是可以北進的。李德藉口有病,未參加黎平會議。他在會前向周恩來概述了自己的意見,他建議紅軍避開貴陽,因為有情報說,&ldo;國民黨六七個半機械化師&rdo;正向貴陽集結。他極力主張紅軍渡過烏江,把遵義作為同蔣軍作戰的臨時基地。李德的計劃(據三十年後的回憶)同毛澤東的計劃分歧不大。博古作了一番爭辯之後,會議接著便透過了毛澤東的方案。紅軍決定向烏江挺進,渡過烏江,向遵義前進,並建立新的根據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