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1/2頁)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一月九日,《紐約時報》在一篇報導中說,有四萬共產黨軍隊撤離了被封鎖數月的江西和福建,此時正在西行途中。他們沿著粵漢鐵路兩邊的湖南邊界行進,在一個一百英里長、十二英里寬的地區大肆搶劫。全文僅四行,登在第六版上。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瞭解到長徵已經開始,
三個星期之後,《紐約時報》要讀者放心,說什麼國民黨已在江西打敗了共產黨。
第七章 擔架上的&ldo;陰謀&rdo;
一過於都河,毛澤東便開始坐擔架長徵。不過,這並不是因為他不習慣在鄉間走路。紅軍的領導人中大概沒有誰比他在中國的窮鄉僻壤翻山越嶺走過更多的路程。從孩提時起不論到哪裡,他都是徒步行走。一個農民的孩子是沒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在長沙師範學習期間。他與朋友肖瑜在六星期裡步行週遊了湘南的六個縣。
他們沿路乞討,這是肖渝的主意。兩人身無分文,衣杉襤褸,帶著破傘和小包。裝著筆記本和換洗內衣,他們靠農民、偶爾也靠城裡人的施捨為生。
這次外出週遊既是一次探險,也是次考察。他們發現,依靠自己的機智和人們的慷慨可以生活下去。這時,毛澤東第一次開始用分析的眼光來研究農村。
這次與肖一道外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一九二七年一、二月考察農民運動的預演。當時中國革命正風起雲湧,共產黨和國民黨在蔣介石的旗幟下一同北伐。毛這時回到農村,開始進行歷時五個星期,足跡遍及湖南五個縣的旅行。正是在這一次旅行的基礎上,他寫下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了他對農民運動的態度,報告了黨的中央委員會,而中央委員會對此表示懷疑和反對。
毛預言:&ldo;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麼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rdo;
他寫道:&ldo;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rdo;&ldo;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每個中國人對於這三項都有選擇的自由。……&rdo;
只能選擇第一條道路,這在他的心目中是沒有絲毫疑問的。&ldo;一切革命同志須知:&ldo;他說,&ldo;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rdo;,無須為&ldo;過分&rdo;問題擔心。&ldo;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追,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暴烈的行動。&rdo;
基於這些調查的結果,毛澤東才堅定地高舉起農民運動的旗幟。後來,他對埃德加&iddot;斯諾說:誰贏得農民就能贏得中國,解決了土地問題就能贏得農民。
毛澤東和肖瑜的旅行以及歷時五個星期的農村調查,也為日後的長徵做了準備。從秋收起義開始,他就一直住在農村,有時騎馬,有時步行。他身上的肌肉變得堅韌發達。可是目前他由於長期患疾病而身體虛弱。博連璋用最好的奎寧藥,治好了他的病,但未能有效地使他恢復體力。傅大夫一直鼓勵他多吃點東西。一天晚上,他給他帶來一隻燒雞。但他說這是特殊化,一定要傅分吃了半隻。
而這時和後來的相當一段時間裡,他一直坐著擔架趕路。擔架是由兩根堅韌的長竹杆和繩網組成的,既輕便,又有彈性,就象水手的網狀吊床一樣上下左右地晃蕩。他那足有六英尺長的瘦高個兒,深深地陷在擔架裡,在睡覺時不會被晃出來,因此也沒有必要綁在擔架上。兩名年輕力壯的戰士抬著擔架,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