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國投降後,該師大部分(近一萬人)突圍到奧地利,向英國人投降,有4700名士兵和軍官被蘇軍俘虜。
這些自稱加里西亞人的部隊使盟國感到為難,地位問題使其中許多人逃脫被強行遣返蘇聯的命運。儘管他們在黨衛軍幹過,波蘭將軍安傑爾斯卻認為最好從實用主義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決定饒恕他們的過去,又考慮到他們都是真正的反共分子,具有潛在的利用價值,便支援他們的宣告,說他們似乎是波蘭人。
總之,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同法西斯佔領者的相互關係,不能說是始終如一,但卻始終存在。他們之間有過愛,也有過冷淡,然後又投入彼此的懷抱。烏克蘭各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人,不能不知道德國人對烏克蘭人民的態度,但他們標榜他們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毫無疑問,他們非常明白法西斯分子的真實目的,但卻向人們隱瞞,對人們只是灌輸一種思想:最主要的是烏克蘭的&ldo;獨立&rdo;。
不久前公佈了一封帝國國務秘書馬丁?博爾曼於1942年7月27日致羅森堡的信。他在信中把元首對德國在東部佔領區的政策意見轉告羅森堡。下面引用幾段,從中可以看出,法西斯德國最高當局的指示有多麼&ldo;英明&rdo;,因為它影響到烏克蘭人的命運,其中也包括站在民族主義分子領袖旗下的人們的命運:
……東部佔領區的各州居民比以往繁殖更快的危險非常大。正因為如此,我們應採取必要措施遏制非日耳曼居民的繁殖。所以決不要把德國式的服務運用在東部佔領區各州居民身上。
比如,在任何條件下不許為非日耳曼居民施行接種和其他保健措施。決不許讓當地居民受到更高的教育。如果我們犯了這個過錯,我們便會造就未來對抗我們的力量。因此,根據元首的指示,只要教會當地居民,其中包括所謂的烏克蘭人,讀和寫就足夠了。
我們決不可以任何措施發展當地居民的優越感!一定要做恰恰相反的事情!將來,學校裡應教拉丁字母,以取代現在的拼寫。
……元首強調,在帝國本土,經由法律規範的東西太多了。在東部佔領區各州決不可這樣做。對當地居民不要頒布過多法律:只須限於最必要的內容即可。
決不可在總委員會甚或在帝國委員會層面上成立統一的烏克蘭管理機構。
1944年,蘇軍從法西斯佔領者手中解放了烏克蘭。偉大衛國戰爭結束以後,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的組織‐‐烏克蘭起義軍繼續在蘇聯的烏克蘭領土上進行活動。總面積不小於15萬平方公里、人口 1500萬的廣闊領土成了對抗的場所。
烏克蘭起義軍還在波蘭的東南部地區積極進行顛覆活動。蘇波邊界確定之後,烏克蘭起義軍建立起代號為&ldo;桑&rdo;的第6軍區,該軍區掌管烏克蘭起義軍活動的&ldo;波蘭&rdo;地區。同波蘭政府軍的鬥爭持續到1948年。
這一時期,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還建立起非法機構以對抗蘇聯當局。在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的地下人員和烏克蘭起義軍部隊進行活動的幾乎整個地區,實際上存在著兩個政權。在西烏克蘭某些地區,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初。
然而從 1947年起,烏克蘭起義軍的大規模破壞活動就已經停止了。恐怖組織個別成員之間的聯絡變得極其困難。這時烏克蘭起義軍轉向小規模破壞活動,直到1953年,戰鬥活動還時有發生。直到1955年,烏克蘭起義軍的活動實際上才完全停止。最後幾個小的抵抗巢穴於 1956年被消滅。有證據表明,烏克蘭起義軍同蘇聯政權進行鬥爭的部隊,於 50年代初穿過斯洛伐克和捷克山區,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