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第1/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經濟發生困難,有利於分裂主義的情緒不斷加劇。局勢複雜化的原因還在於烏克蘭的國民經濟結構,烏克蘭歷史上就是全蘇重工業的基礎,有 2/3以上是動力和冶金、採礦業、重型機械製造業。幾千萬人口還算富裕的生活,許多區的命運,都同這些部門聯絡在一起。人們的工作若被打亂,便要加劇社會的緊張。再加上車諾比核電站又出了事,搞得真是雪上加霜。
極端主義勢力不可能不利用這一切。利沃夫、伊萬諾一弗蘭科夫斯克、基輔各大學在&ldo;魯赫&rdo;的悉心保護下舉行抗議的大學生,在基輔市中心架起帳篷,安營紮寨。在一片&ldo;格季&rdo;(打倒)的口號聲中,已經再也聽不到要求克拉夫丘克從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職位上下臺的呼喊了。而馬索爾從部長會議主席職位上退下來,不僅未能使民族主義者的衝擊稍有平息,而且更鼓舞了他們要求當局作出進一步讓步。群眾大會的浪潮衝擊著整個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前面的公園變成了不斷舉辦活動的露天營地,忽而是新出現的民主派在這裡宿營,忽而是主張烏克蘭作出社會主義選擇留在蘇聯的那些人在這裡過夜。
電視和廣播完全實現了&ldo;民主化&rdo;‐‐它們竭力歪曲烏克蘭的歷史,不僅給十月革命抹黑,而且也給佩列亞斯拉夫利拉達抹黑。民族分裂主義者為了 30年代的大饑荒和 1937‐1938年的鎮壓,要求共產黨人悔過,一個勁地為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的罪惡行徑塗脂抹粉,特別是為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和戰後年代的罪惡塗脂抹粉,號召要跟共產黨算帳‐‐&ldo;把共產黨吊上絞架!&rdo;
擁護蘇聯的人當然不能任人宰割,於是在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就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真正意義的白刃戰,目的是控制媒體以表達自己的立場。人們多次向蘇聯總統、蘇共中央呼籲,反對向可能導致烏克蘭脫離蘇聯的局勢提供資訊(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幾個共和國的跨地區議員團成員公開聲稱,沒有烏克蘭參加,蘇聯就倒不了),不斷向檢察機關、內務部提出維護憲法標準和法制的要求,然而回答卻是:&ldo;不必驚慌失措&rdo;。在西部各州和首都基輔,內務部和檢察部門各機關要麼紀律渙散,無力整頓秩序,要麼轉到民族主義改革派一邊,只服從他們,這種情況根本無助於局勢的穩定。
圍繞聯盟條約展開的鬥爭,促使政治形勢變得尖銳,其結果使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國家總統戈巴契夫取得全蘇全民公決授權,將蘇聯變革為新的平等的主權共和國聯邦之後,並未立即著手製止進一步搞垮蘇聯的企圖,其中也包括烏克蘭最高蘇維埃方面的企圖,後者從一開始便對公佈的聯盟條約草案持否定立場。原來,烏克蘭的幾位代表根本沒參加這份檔案的起草工作。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當時對公眾解釋說,在推舉擁有全權起草法案的候選人時,&ldo;法定人數不足&rdo;。後來,這使克拉夫丘克有可能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聲稱,這樣一個條約對烏克蘭不合適。
先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眾所周知,魚從頭上先爛),之後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於1990年9月透過決議稱,應該認為簽訂聯盟條約&ldo;為時尚早&rdo;。
黨的各級委員會、烏克蘭社會公眾對透過的決議進行譴責,但卻未能改變局勢。
反對派開始組織群眾集會,搞示威遊行,打出了&ldo;不要聯盟條約&rdo;的口號,煽動罷工,以支援最高蘇維埃的決定。西部各州派出成千上萬的人湧入東部各州,喊出&ldo;打倒聯盟條約‐‐烏克蘭人民脖子上的枷鎖&rdo;等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