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制瓷的‘地基’ (第2/2頁)
前後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普通人家是搶不到。”
“選用哪裡的土,一方面是因為都是同一座山,土質雖有好壞差別,可總歸是一處地界,而來.......圍場外的土,若是自己去挖,不用錢。”
“阿爹往常都是自己去自己挖圍場外的土,挑去石頭,淘洗砂礫,捶打雜質,而後取來制瓷。”
生怕閨女對制瓷的事兒沒有概念,葉守錢想了想又說道:
“這道流程做下來,耗費的時間不低,從越姥山揹回來一兩天,又得耗上兩三天時間淘洗,揉捏,五六天下來才約摸能得一籮筐的泥,若是運氣好,能開出三十件左右的瓷器。”
“若是沒有接到大活的時候,阿爹通常是自己去背泥淘洗,若是有大活,時間耗費便不值當,便會找在越姥山下專門洗泥的人家買,買一筐約摸是在四十文左右,但出瓷的件數,卻沒有自己淘洗的高。”
有需求,自然有人著手掙錢,一切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這出瓷率......
葉青釉適時點破關鍵:
“淘洗工人們沒有那麼盡心。”
所謂泥土泥土,泥並非是土,土也並非是泥。
很多人容易混淆這個概念。
土在挖的時候必定會混淆碎石砂礫,淘洗後得到最精粹的細土,再拿木槌反覆加水捶打糅合,這才能成為泥。
這道工序相當繁瑣,這才是一籮筐泥敢叫出四十文銅板的‘底氣’。
不然免費的山腰土,誰都可以挖,自然是沒有必要標定一個價值。
只是無本的買賣,有人能賺到這個錢,自然也有許多人眼紅,想要賺這個錢。
時間就是銀子,葉守錢這樣的匠人得用四五天的功夫做出一籮筐的泥,他們卻用不下苦功夫,也不捨得花那個時間。
畢竟四五天洗四五筐泥,和一筐泥,誰都知道那個回本快。
葉守錢沉默著點點頭,權當是回答。
葉青釉腦中轉的飛快,正在想餘下四十天的差僱死期裡,夠不夠仔細洗泥,燒瓷,便聽葉守錢猶豫問道:
“洗泥後,為什麼要加油?”
葉青釉一愣,下意識重複出當年在基礎課上學到的內容:
“土成泥時,加少許油不但能提升土的質地,令泥入手更加綿密,燒製出來的瓷器更加透亮,也能起到糅合劑的作用,能大幅提高出瓷率.......”
“咱們如今燒瓷,不加油嗎?”
葉青釉當然知道如今的瓷器燒製和後世的很不一樣,她原先問出這個問題,就是想在後世的基礎上,找到如今可以採用的‘油’。
因為後世燒瓷的時候,那‘油’被稱作‘糅合油’,已經脫離日常吃食的油,成為一種輔助工具。
葉青釉只知道那一定是‘油’的一種,卻不知道那是什麼油.......
這才是她問出問題的原因。
哪裡想到,如今,原來是不往泥里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