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振華中學,畢業快樂 (第3/4頁)
八月長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所以他們在和他人的攀比中尋找自己的座標,又在被社會打擊後迅速地給自己標籤化,以物質和社會階層為劃分標準,徹底地將自己釘死在某個框框裡,然後美其名曰,自己成熟了,現實了,“純真年代一去不返了”。
這在我看來是可怕的。
有句話說“勿忘初心”,其實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沒有過“初心”,最原始的天賦、力量和喜好都在他們還無意識的情況下被外力壓倒,沒來得及長成雛形,根本無從尋找,更談不上忘記。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寫一些“深刻”的東西,比如社會、職場、婚戀、官場?
我覺得,以主人公的年長程度來判斷作品深刻與否的想法本身就夠膚淺的了。
我喜歡寫少年人的故事。
記得哈德門菸頭曾經說過,她有一天看電影,把字幕裡的一句“星期六比較車少”錯看成了“星期六比較年少”。
只有星期六。星期六比較年少,可以盡情地睡懶覺,可以把一切推給明天,沒有憂慮,也沒有憤懣。
我喜歡寫星期六的少年。
喜歡寫他們的快樂和悲傷、掙扎與妥協。他們成長於無理由無條件的父母之愛,卻開始學著追逐一份有條件也需要理由的男女之愛;成長於被愛,然後學著愛人;從無憂無慮,到被世界第一次惡意對待……
這是成長的故事,是星期六終將結束的故事。
膚淺的青春期不會理所當然地接續一個深刻的成年期,睿智需要生根才能發芽,種子藏在少年人的心裡,並不是只要有時間就一定可以催生。
這一過程就足夠迷人和深刻。
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誠實的同時給予他們希望。
不粉飾世界的善良,也不承諾努力之後定會有收穫,但是相信上帝創造每個人都有原因,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原因,不辜負這場生命。
“振華中學系列”一共有三部,前兩部分別叫作《你好,舊時光》和《暗戀·橘生淮南》,《最好的我們》是終結篇。餘週週和林楊,洛枳和盛淮南分別是前兩部的主角,和耿耿、餘淮一樣,都是振華中學的學生。
在《最好的我們》裡,他們的現狀也有了交代。
其實這三個故事起源於同一個百無聊賴的冬天。在東京的留學生宿舍,我莫名其妙地敲下第一個字,後來就有了最好的他們。
《最好的我們》表面上講了一對同桌之間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我想要寫的,是耿耿。
一個用阿q精神在振華這種完全不適合她的虎狼之地堅強求生的小姑娘,終於有一天成長為一個眼睛裡始終有光芒的大人。
她沒有登上《時代》雜誌,既沒有進常春藤也沒有成為大富豪,但也不再隨波逐流,而是紮根於自己熱愛的領域,生活得快樂而有尊嚴,不再被外界的浮華所纏繞捆綁。
最終能夠張開雙手,去擁抱當年喜歡的人,用曾經汲取的溫度,反過來溫暖那個不再年輕的少年。
她成了最好的耿耿。而你,也終將成為最好的你。
如果讓我回到2009年的初春,回到我寫下這本小說的第一句“我叫耿耿”的那一天。
我恐怕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四年後的今天,會有很多孩子對我說,你知道嗎?在我最難過的時候,是你的書給了我希望和最大的安慰。
其實,我知道,你也知道,故事都是假的。餘週週和林楊、耿耿和餘淮,都是紙面上的鉛字。他們從未存在。
然而,好故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它給了你勇氣和力量,去把你所看到的虛構,變成你做得到的真實。
振華中學的畢業典禮上有1517名畢業生,浪漫主義的校長於是給他們放飛了1517只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