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第1/2頁)
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快快免禮,備初來乍到,還望諸位齊心協力、勤於王事,不必多禮。」劉備也是老收買人心了,當然知道如何與下屬、群眾打成一片。
「玄德公太謙了,昨日便聽說公乃當今第一位得天子明詔、免予繳納修宮錢便上任的良臣能吏。如此忠義著於四海的大德,能來我良鄉,豈非闔城百姓、與有榮焉?」齊靖堅持拱手作揖,還遞上一碗清酒。
劉備有點不好意思,但是看這架勢,自己不喝對方也不會收手,就連忙喝了。
一邊喝,劉備內心其實也頗為得意,只不過他素來表情不寫在臉上罷了:沒想到咱的事跡傳播得那麼快!
劉備是帶著軍隊行軍來良鄉的,所以走得比較慢,路上花了一整天。估計是有些路過的商旅、那種單騎快馬趕路的商人,比他先到了,就把大新聞傳播開來。
照這個趨勢,十天之內,周邊數郡肯定都知道他不交修宮錢的美名了,一個月內傳遍幽州也不是不可能。
對於未來做事,方便不少啊!
另一邊,齊靖又帶著縣中屬吏,繼續給張飛、簡雍、趙雲也一一倒酒。
趙雲其實還沒任何官方的官職,他的曲軍侯是劉備自封的。只是趙雲保護劉備家眷有功,劉備重視他,賞賜了一套打磨亮堂的魚鱗鐵甲,還帶明晃晃的護心鏡(當時明光鎧還未成熟)。
縣中屬官看他甲冑鮮明,才以為他跟張飛一樣都是有品秩的武官,還暗暗感慨劉縣令的兵馬真是裝備精良。
他們卻不知道,這些裝備、馬匹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當初張純問甄家定的貨,結果因為案發太快,沒來得及提貨,便宜了劉備。
雙方一番交接後,劉備也賺足了面子,便並轡而行,引至縣衙。
一路上,劉備也向齊靖問些本縣最近的戰況、上官有何佈防要求,齊靖都一一作答:
「好教劉公得知,本縣防區,目前由本州破虜校尉鄒靖統轄。鄒校尉節制本郡本縣、廣陽郡昌平縣、漁陽郡漁陽縣,沿燕山佈防。
要求三縣駐軍各自堵截防守燕山隘口,不使張純叛軍竄入三郡腹地。若遇叛軍強攻,三縣駐軍也要守望相助。另外兩郡的友軍,分別由廣陽都尉焦觸、漁陽都尉張南統轄,都隸屬於鄒校尉。」
劉備畢竟是本地人,熟悉地理情況,所以大致梳理了一遍,就徹底搞明白了現狀。
漢朝也是有修長城的,但因為漢朝時薊縣戰略地位不是很重要,所以幽州境內的長城是單層的,不比後世明長城在京師附近有內外兩道長城。
漢長城修在上谷、代郡與烏桓之間的邊境上,相當於後世的張家口一代,等於明朝時的外長城。
而薊縣西北的燕山山區,明長城有居庸關、八達嶺,而漢朝就只是原始的山林。但這片山區本身地形也是比較險峻的,能夠起到一定阻擋大軍的作用。
加上這一代是上谷、涿、廣陽、漁陽四郡的交界處,所以管理起來權屬複雜。大軍要翻越燕山,只能選擇沿著氵纍水河谷行軍。除此之外其他山路都得輕裝棄馬,也不能帶糧草輜重。
因此防守的關鍵,就是堵住氵纍水河谷!
恰好氵纍水有三條支流,分別流經涿郡的良鄉縣——這條支流就是後世京郊房山的永定河。
另外兩條支流,則是流經廣陽郡的昌平縣、漁陽郡的漁陽縣(密雲),三股支流最後在雍奴縣(津門武清)合流,注入渤海。
堵住永定河流出燕山的三個河谷出口,就堵死了張純大軍蔓延的路。暫時把張純困死在上谷郡,以及與上谷郡接壤的代郡東部、漁陽郡西北部。讓張純只能控制相當於兩個郡的地盤,無法掠奪吸取更多物資。(相當於後世居庸關以外、張家口以內,都是張純的地盤,漢朝時這一代還是遊牧草原為主,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