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第1/2頁)
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後,因為賊亂已經蔓延到幽州,不再是冀州一地可以處置的,賈刺史必然要派遣使者進京上奏,請朝廷統一排程。兄早年曾於雒陽盧尚書門下求學,對進京道路、規例應該也熟,可自告奮勇向賈刺史請纓,擔任進京奏報的使者。
待到朝廷知曉賊情與其中告首、追剿的原委之後,再以『身為冀州官員,無法去幽州平叛』為理由,飄然棄官、回鄉募集鄉勇、去涿縣守護鄉親尊長,必然可得天下孝義之名!」
李素的計劃,那就是「棄官可以棄」,但是要棄得轟轟烈烈,天下聞名,而且最好可以撬動一些大佬,成為他人引用的漩渦,這樣才能讓棄官棄出最大的價值,甚至以退為進!
在大漢朝混,名聲很重要!有了名聲,就算棄官了,依然會被人直接徵闢回來,直接空降高位。
怕就怕做好事不留名,義舉不被書面記載下來,那就白做了。
劉備原先沒做過這種事情,一時有些沒想明白,不由問道:「如此說來,賢弟不還是支援我棄官?去了京城再棄,有多大差異?」
李素聽到「賢弟」這個稱呼時,還微微一愣,隨後意識到,是剛才他跟張飛說話時,借用張飛的第三人稱語境,喊了兩句「大哥」,劉備這種情商頗高的人精,也就順勢籠絡,喊他「賢弟了」。
不過現在不是講究稱謂的時候,李素也就順勢回答:「我既然如此說,進京之後定然會設法左右逢源,為仁兄義舉揚名!望兄勿疑——兄可知道東萊劉繇大名?」
劉備想了想:「略有耳聞,東萊劉正禮,據說齊王劉肥後裔,算是最偏遠的漢室宗親了。他早年曾先後舉孝廉、茂才,如今是郎官還是侍御史來著。」
李素便循循善誘分析:「劉正禮便是十九歲就舉孝廉,他當年的孝行,聽說是因為其叔父為賊人所獲,他親自率十餘賓客喬裝潛入賊巢,殺賊救叔,故而在東萊乃至青州聞名。
兄也曾說過,你十五歲與堂弟德然一起至京師遊學、全仗德然之父、令叔元起資助。如此,叔父對你有養育之恩,你為救叔而棄官之名,只要在京師傳播,還怕不名揚天下?」
劉繇救叔,那是人家還有親爹活著的。
劉備可是少年早孤,他爸剛舉孝廉還沒來得及當官、不到三十歲就死了。叔父劉元起給劉備出了進京讀書的學費和盤纏,待遇跟他親兒子劉德然一樣,這就等於是有養父之恩了。
劉備沒有親爹可以孝敬來得到孝廉,但如果抓住「為救養育之恩的叔父而棄官救難」,絕對是大漢朝的道德楷模了。
劉備眼珠子亂轉,思前想後,最後死死握住張飛的手:「翼德!收攏人馬、募集鄉勇!護住你我家眷,死守半月!半月之內,我必然從京城回返!實在不行,帶著他們退回安喜也無妨!」
張飛:「大哥放心!」
劉備:「走,二弟四弟,我們這就去找張郃,聯名上奏賈刺史的文表!」
第015章 這不是訛詐,是友好協商
天地良心,李素真沒想刻意跟人稱兄道弟。作為後世之人,他對結拜這種事情還是很有距離感的。
只能說是機緣巧合,順水推舟吧。李素回頭想想,覺得劉備或許是感激他出謀救叔,所以順勢籠絡人心。
劉備畢竟是個孝順之人,而且劉元起對他的恩德不僅僅是普通的叔侄關係,還是在劉備親爹死了之後供他讀書遊學的叔父。
李素都幫助劉備出謀劃策、救出劉元起一家,人家還好意思拿你當下屬對待麼?
沒正式結拜過的喊幾聲賢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後來在徐州那陣子,劉備和呂布都能互相亂喊賢弟呢。
另外,李素之所以建議讓張飛留守,一方面是考慮到張飛是涿郡本地土豪出身,在這兒有人脈有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