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清朝。清朝這個時候,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大家知道,天聰元年就是1627年,皇太極正式登上皇位,皇太極繼承他父親,做了大汗的位置,這年改元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跟他父親在頭一年,率領軍隊打寧遠,結果兵敗寧遠。同年,努爾哈赤死了,皇太極對這件事情不服氣,不服輸。他就在天聰元年,就是,1627年帶著軍隊繼續來進攻,他的目的:第一,想雪寧遠兵敗之恥;第二,想取得新的軍事勝利,來鞏固他剛得到的這個汗位;第三,想擄掠一點糧食,來緩解後金這個時期的因為災荒造成的糧食危機。皇太極帶了軍隊先打錦州不克,又打寧遠還不克,回過頭來再打錦州,仍然不克,前後二十五天,大小打了二十五仗,敗了。所以皇太極非常氣憤,他說:&ldo;昔高祖皇帝攻寧遠,不克,今我攻錦州又未克,似此野戰之兵,尚不能勝,其何以張我國威耶?&rdo;寧遠錦州都打不下來,怎麼張大金的國威呀?撤兵。皇太極不甘心,他就總結失敗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沒有紅衣大炮,他就加緊研究紅衣大炮。到了天聰五年,紅衣大炮研製成功了,皇太極統帥軍隊,帶了紅衣大炮打大淩河城,把大淩河城打下來了。打下來以後大家感覺是好事情。不然,打了大淩河城,城毀了,沒得到城,把祖大壽招降了,招降了之後,祖大壽又叛逃了,又逃到明朝了。俘虜了大約有一萬人,這一萬人你還得管他吃飯,後金這時候鬧災荒,自己的糧食都沒得吃,怎麼管這一萬多人吃飯?所以後金將領內部,貝勒內部發牢騷,說這一仗雖然打勝了,但是有什麼意義呀?於是就調整策略,就是帶著軍隊入關,攻破長城入關,皇太極時期先後五次軍隊入關打到中原,擄掠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糧食等等。緩和後金經濟的危機,並且也使很多的軍官、貝勒增加了財富。這也不是辦法呀,打完了跑回來,你在關內一城一地都佔不住,有人又有意見了,說你這樣也不行呀,就是擄掠,你達不到遷都燕京,入主中原的目的。那怎麼辦呢?說還要打,一城一地的打,就是關外主要有四個城,最主要錦州、松山、寧遠等四個城,要把錦州打下來,把寧遠打下來,才可以進攻山海關,攻破山海關,才可以入主中原。所以皇太極就調整策略,就是先打錦州,錦州硬打又打不下來,就把錦州給包圍起來。包圍起來,錦州城裡的人沒有糧食吃,人沒有糧食,馬沒有草料,這個時候錦州城的守將,就是原來投降皇太極,又叛歸明朝那個祖大壽。錦州城裡到個什麼程度?兵士死了以後吃他那個肉,把弱馬殺了吃馬肉;沒有燒的,死的馬的骨頭,死的人的骨頭做柴火用,就到這個地步。祖大壽就告急,告到崇禎皇帝那裡,崇禎皇帝就派洪承疇做經略,率領八個總兵,十三萬步兵和騎兵,籌措了一年的軍隊糧食和馬的草料,來解救祖大壽的錦州之圍。洪承疇的軍隊就到了寧遠,寧遠再往北就到了松山,後金軍隊初打的時候就失利。這時候皇太極從瀋陽緊急趕到松山前線,我前面講過了,皇太極鼻子流血,用木頭碗接著,一面打了馬一面接著血到前線去,結果這一仗皇太極打勝了,洪承疇帶著他的軍隊,一萬多軍隊就逃到了松山城裡面,守城。那吳三桂很慘,吳三桂幾乎是一個人逃跑,跑回寧遠非常狼狽,十三萬軍隊,戰死五萬多人,屍體枕藉,海邊淹死人的屍漂在海灘上,就是近海的地方,像死的雁一樣漂了一片。但是有一個人,後金軍隊圍困松山,洪承疇內部一個將領,就把城門開啟了,皇太極率軍隊清軍就打到城裡,就把洪承疇抓住了,抓住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東協總兵曹變蛟,還有遼東總兵王廷臣,皇太極下令,把遼東巡撫邱民仰殺了,把東協總兵曹變蛟殺了,把遼東總兵王廷臣殺了,給祖大壽看一看,你不投降不投降,不投降我抓來就殺了你。下令不殺洪承疇,把洪承疇帶回到瀋陽,就勸他投降,洪承疇是非常堅決不投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