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築屋起厝,寸土必爭,非蓋它個櫛比鱗次、合fèng嚴絲,不能愜心貴當。這樣的市況,偏宜因風放火,看它有如赤壁鏖兵,焚燒戰船一般,最是解癮。而販售滅火器則更有發不盡的利市、賺不完的錢鈔。這樣右手縱之、左手滅之,一暗一明、左右開弓,非但償願,亦且生財,豈不快哉之極?
且說火霸天洪子瞻到了十九歲上,忽一日在暗巷中引報紙取火之際,不意瞥見了一則登有伍秀芳照片的新聞,登時肺腑如鼓風爐,一股一股的真氣在胸臆間橫衝直撞,頻頻催助慾火,使心為之焦、腸為之折、肝膽為之灼傷、脾胃為之熔融‐‐這才知道世間居然有一事較諸縱火猶為好玩。可是手上的火柴已經將報紙點著了,便那亮光一閃一耀處,教洪子瞻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再欲多看一眼,伍秀芳那幀凝眸巧笑的照片已然是紙灰飛揚,加之朔風野大,可憶卻不可及了。
等到伍秀芳被跟監掌控的訊息傳出,洪子瞻剛以哥老會領袖身份與老漕幫敘親定誼,成了漕幫內三堂總旗主之尊的庵清大老。這敘親定誼原本是漕幫在臺第二任總舵主萬熙的一個&ldo;場面計劃&rdo;,目的就是交好各大幫會勢力、廣結大陸來臺與臺灣本地底層組織善緣,使成一跨身黑白兩道、涉足三教九流的鬆散聯盟。聯盟成員彼此不相干涉,有什麼地盤、利益或恩怨之,也可以由諸方共同出面合議定奪。此舉當然與遏阻一些少年太保械鬥團體之坐大有關,但是洪子瞻卻不這樣想,他把萬熙設計的假戲局真做起來,執行起庵清總旗主的權力,這,全都為了伍秀芳。
洪子瞻先打聽出監控伍秀芳的名單,之中有那麼一個響噹噹的人物,是他的本家‐‐此人姓洪名波,話劇演員出身,此時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由於長相猥瑣、生性佻達,是以在舞臺和銀幕上大都串演邪派人物。洪波又染有阿芙蓉癖,每天非燒上幾鬥鴉片不能解癮。久而久之,煙境更上層樓,居然也施打起海洛因來。倒是他的演藝技術十分高明,手邊片約不斷,所以混得是錦衣玉食,且癮供上倒也無虞匱乏。但是一般人比較不瞭解的是他另外的兩重身份:其一,他是&ldo;通&rdo;字輩的庵清光棍。其二,他是情治單位吸收、訓練之後用以控管演藝圈某些指定物件的細胞。當是時,伍秀芳在片廠的行蹤舉止、言談交接,便是由洪波負責&ldo;掌握&rdo;;而洪波本人在《破曉時分》一劇裡所扮演的正是位貪贓枉法、糙菅人命的縣太爺。
洪子瞻得了訊息,情知伍秀芳這困境非由洪波身上解決不可。於是著人混進導演宋存壽的劇務組,往縣太爺問案大堂的桌上放了這麼兩樣小陳設:一方印石與一枚乾隆通寶。旁人看不出這兩樣小陳設的門道,可是洪波一眼就瞧明白了。這印石上刻有一句密語,語曰:&ldo;瓦上霜&rdo;。古錢則平置於印石上方。在片場之中,那洪波遠看印石上放著銅錢,當然覺著礙眼,遂一併移去,卻見桌面上赫然印著&ldo;瓦上霜&rdo;三字。須知老漕幫人傳信多用密語印石,這一組印石一共是四枚。第一枚是&ldo;身先死&rdo;,第二枚是&ldo;莫躊躇&rdo;,第三枚是&ldo;門前雪&rdo;,第四枚便是這&ldo;瓦上霜&rdo;了。第一枚用的是杜甫《蜀相》詩句&ldo;出師未捷身先死&rdo;為隱語,睹此印則知本門中有人吃了敗仗。第二枚用的是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句&ldo;暫時分手莫躊躇&rdo;為隱語,觀之即曉:須有短別、不須戀棧。第三枚隱的是&ldo;各人自掃&rdo;四字,意思說的是清理自家門戶。至於第四枚,不消說,所隱的當然是&ldo;休管他人&rdo;四字,意思也就叫人即刻罷手,不得理會外間或旁門事務。古錢壓在印上,取其&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