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正是他演戲、寫戲近乎痴狂的時候。從那時起,在很短的時間裡,《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橫空出世,像生命能量大爆炸,天才的光焰照亮天幕。劇作家曹禺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都誕育在這個時候。此後,曹禺再不曾有過這樣輝煌的創造日。那麼,名劇是怎樣寫出的?劇作家的寫作狀態如何?凡此種種都即時地展現在致鄭秀的百餘封情書裡。而如此珍貴的新文學史料在&ldo;文革&rdo;中全部燒毀,我們所能看到的是曹禺的女兒在不盡的悔憾中的追憶。
有多少史料因&ldo;文革&rdo;而終久湮沒?
而另一種現象是,隨著單個作家被組織起來,組織的力量日漸凸顯。在一場接一場的運動中,作家必須表態,組織上也需要了解、掌握作家的思想動態。在即將出版的今年最後一期頭條刊出的《文聯舊檔案:老舍、張恨水、沈從文訪問紀要》,就是從五六十年代組織上對包括作家在內的三百多位文化人的訪問調查報告中檢出的。輯錄人賈俊學先生,長期致力於舊文件案的蒐集,從潘家園舊貨中淘出了珍貴文獻,豐富了我們對於歷史的認知,為文學史家、歷史學家研究那段歷史提供了第一手史料。但這是西方史學家所界定的&ldo;口述史&rdo;嗎?也許可以稱為&ldo;另類口述史&rdo;吧?當屬於具有中國特色的另類史料,像&ldo;交代材料&rdo;、&ldo;外調材料&rdo;等等,都屬此類。之所以&ldo;另類&rdo;,就在於當他開口,他已意識到他面對的是組織,是在向組織說。說什麼?怎麼說?要考慮。
即便如此,也足見大作家們的真性情‐‐精彩極了。老舍侃侃而談: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