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舞臺……這一切處處印證著魯迅作品中的紹興。
而上海的魯迅故居是在蕭紅、梅志們的回憶中早已清晰地展現出來的:樓下如何佈置,樓上魯迅的書案,眠床的位置,躺椅背上搭的薄毯,海嬰跑上跑下的樓梯,許先生掛在窗外風乾的一網兜荸薺……在這裡曾有那麼多次友人聚會,深夜聚談,最後是‐‐他的病,死。上海十年是魯迅最成熟深沉、雜文益發老道精粹、地位與聲望達到頂峰的時期,但是不知為什麼,這裡藏著悲愴的況味‐‐讀他這個時期寫的信,也有這樣的感覺。
上海這個城市,風格是太&ldo;海派&rdo;了。這裡是冒險家的樂園,青幫紅幫在這裡嘯聚,左翼右翼在這裡較量,租界裡的洋人,證券交易所的商賈,咖啡館裡的文人,燈紅酒綠,霓虹閃爍。茅盾《子夜》中,鄉下的吳老太爺一到上海,就被現代大都市繚亂的聲光電以及女人暴露的胳膊大腿刺激得一命嗚呼了。
《子夜》稱得上是把到上海(也是中國)的經濟脈動的小說。茅盾自改革《小說月報》、參加共產黨&ldo;一大&rdo;就住這裡了。但要說看茅盾故居,不論上海還是後來他長期居住的北京,都不如烏鎮更有他的氣質。烏鎮,特別是還沒有改造成旅遊景點的西柵,去那兒一看,正是他的《林家鋪子》的背景,典型環境。電影《林家鋪子》就是在那裡拍攝的。就像去天津看曹禺在意風區的故居‐‐他父親,一個退職軍人置下的房產,雖然也是小洋樓,裡面的房間卻多而狹小,一扇扇的門,不夠通透,令人想到雷雨將至前的沉悶;而轉過街就是梁啟超的飲冰室,那軒敞的門廳,開放的大書房,高大的書櫃,寬大的書桌,處處顯示著一個大人物的氣魄;進門大廳裡迎面掛著他的學生蔡鍔將軍的大畫像,老師掛學生的畫像這在中國少見,正昭示著開闊的胸懷。而&ldo;康梁&rdo;的另一位‐‐康有為,晚年在青島的居所,面向松樹、大海,有些荒涼,但境界也是闊大的。居所與人,有一種互相印證的關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