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覺得自己首先應該善待其父,方有可能調動他。於是,崇禎皇帝起用吳襄作京營提督,然後再下聖旨急召吳三桂入宮。
吳三桂依然是在那棵樟樹下休閒。
突然聖旨來了,吳三桂聽後,心裡便急了起來。現在清朝、明朝、農民軍的勢力比較均衡,沒有太大的差距。因此,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自己手握重兵,哪一方都不幫,才是上策。可是,現在崇禎皇帝來旨,自己怎麼辦?去吧,肯定是為打李自成之事,自己豈不要損兵折將?不去吧,自己可是食明朝俸祿。食君祿,分君憂,不去實在說不過去。
其實,皇太極早就利用吳三桂的上司洪承疇,舅父祖大壽這一關係招降他,他沒有答應。後來,已經身在清朝政府的洪承疇、祖大壽、哥哥吳三鳳、表弟祖可法等寫信勸他投降,他還是沒答應。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實力。
吳三桂覺得兩頭為難,決定叫大將們一起來商量一下。郭雲龍、孫文煥、胡守亮、方獻廷等人聽命來到他身邊。
吳三桂把自己的意思一說,大家便沉默起來。因為它事關重大,誰也不能輕易開口。方獻廷是原遼東巡撫的公子,不願做官,卻跑來為吳三桂參謀。胡守亮是軍中謀士出身,足智多謀。
吳三桂見大家不說話,便知他們有些顧慮,便對他們說,你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絕不會怪罪你們。
大家放了心,便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綜合起來兩種意見:郭雲龍、孫文煥二人認為不要去,現在最重要的要保住自己的勢力,管他皇帝老兒的死活幹嗎?而方獻廷、胡守亮卻認為現在還沒有到涇渭分明的時候,這樣做會背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對於將來的發展不利。
吳三桂權衡了一下兩方面的觀點之後說:“不如干脆來個既不得罪皇帝又能儲存自己的實力的做法。”大家問:“哪有此等好事?”吳三桂說:“去是要去的,但兵將仍留在寧遠。”大家一聽,便明白了總兵的意思,於是齊聲叫好。
於是,吳三桂風風火火地趕到了京城。
他首先找到父親。吳襄一見兒子,便知是皇帝召他。他想,難怪皇帝突然起用自己作為京營提督。吳襄把這些事的前前後後都告訴了吳三桂。吳三桂一聽,倒有些為難了。
吳襄見兒子面呈難色,便知兒子的打算,於是慷慨激昂地對兒子說,你不必有所顧忌!我反正也老朽了,只要你好便行。想起大兒子已經身陷清朝,自己的希望全寄託在三桂身上,不由自主地灑下幾點熱淚。
於是吳三桂奔皇宮而來。透過寬闊而透出幾分幽深,冷清而透出幾分威嚴的皇宮大殿時,吳三桂的心咚咚直跳,雖說自己早已籌劃好了,可是現在要與皇帝面對面,難保自己不出漏洞。皇帝畢竟是九五之尊啊!
崇禎皇帝是在寢宮裡接見吳三桂的。自從聖旨發出以後,他便在忐忑不安之中過日子,他沒有把握能把吳三桂召來。因此,見許多天過去了,吳三桂沒有來,他有些著急了。現在聽說吳三桂來了,精神為之一振,哪裡還顧得上更衣整貌?當即便宣吳三桂進見。
吳三桂見皇帝雖然是挺起身板坐著,但細瞧之下,不難看出皇帝臉上的倦容,給人的感覺除了繾綣之外,決無威嚴。吳三桂心中對皇帝的畏懼感沒有了。他心中有點奇怪:令群臣視之如虎豹讓百姓捧為九五之尊的皇帝老兒就是這樣?
皇帝問:“現在李賊連陷我大明朝城池,直接威脅我京都,不知將軍有何良策?”
吳三桂心中暗笑,現在已經是火燒眉頭之勢了,皇帝還要端這種架子。他裝著畢恭畢敬地說:“當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皇帝嘆口氣說:“可是我京都兵力寡微,而賊軍人多勢眾,拿何阻擋?”
吳三桂心想,你想引我出洞,我非要你求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