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反之,以慈安、慈禧和恭王組成的&ldo;鋤奸團&rdo;,卻實實在在符合前述的組黨條件,稱為&ldo;後黨&rdo;,名正言順。二後的野心在於垂簾聽政,恭王的野心在於重返政壇,這是他們深相結納、組成陰謀集團的政治基礎。二後在熱河,手頭的資源只有&ldo;幼帝&rdo;;恭王在北京,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面負責外交事務,並可調動與之相關的文武大臣。內外合力,才可以&ldo;挾天子以令諸侯&rdo;。這是他們整合資源,妥協利益,奪取權力的政治戰略。他們的群眾基礎,則是不滿於肅順&ldo;鐵腕&rdo;的官員和旗民。
周祖培,前任戶部漢尚書。某日,和滿尚書肅順同署辦公,肅順在審核其畫諾公文時,佯問:&ldo;是誰之諾也?&rdo;司員告知為週中堂之諾。肅順破口大罵:呸!這幫混混,就會吃乾飯,哪裡懂得公事!於是將公文擬稿&ldo;盡加紅勒帛&rdo;(就是用紅筆塗抹不合適的文句,表示嚴厲批評),連周祖培的畫諾(相當於今日領導批示&ldo;同意&rdo;二字)一併加上&ldo;紅勒帛&rdo;。週中堂&ldo;默然忍受,弗敢校也&rdo;,後來找個機會,跑到內閣躲避去了 。同事如此,關聯部門的領導人也如此;包括大學士祁寯藻在內的多位省部級高官,就都因不適應肅順這種&ldo;粗獷&rdo;的辦公作風,終日不安於位,汲汲求退。
肅順瞧不起同族,對待滿人高官,他的態度就更為嚴厲。高官而&ldo;刑死&rdo;,除了柏葰,還有一個耆英。耆英代表清廷簽訂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善後和約,出任兩廣總督,兼辦各國通商事宜,是&ldo;資深外交家&rdo;;鹹豐八年,英、法、美、俄聯軍犯天津,耆英隨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前往議和。前此,耆英在廣東與英人交涉時,往往以私人決定謊稱為國家政策,既保持了&ldo;國體&rdo;,又&ldo;撫慰&rdo;了西夷。後來章奏被英人譯出,發現他說盡假話,於是&ldo;深惡之&rdo;;這次重逢,英人乃拒絕和他談判。耆英害怕因此翻出舊案,背上&ldo;矯詔&rdo;的罪名,遂&ldo;惶恐求去&rdo;,不等下旨就跑回北京。&ldo;於是欺謾之跡益彰&rdo;,從前兩邊討好的伎倆全部曝光,下獄議罪,擬絞監候(即死緩)。肅順上疏,認為擬刑過輕,請立即正法。鹹豐雖覺其言過當,但欺君之罪理無可赦,只好&ldo;即賜耆英自盡&rdo;。
肅順在戶部作老大,對本部門的腐敗現象一點也不包庇,涉案官員一律從重處罰。戶部因軍興財匱,行以鈔代錢之法,設立寶鈔處和官錢總局為具體辦理機構。肅順查帳,發現寶鈔處與官錢總局數字不符,&ldo;奏請究治,得朦混狀&rdo;,涉案司員與商人一併論罪,籍沒財產數十家。前述肅門湖南五君子之一的李壽蓉,時任戶部主事,也在案內,肅順不徇人情,依法辦事,李因此判了徒刑;肅黨被剷除,他尚在獄中,反被視為受肅順&ldo;迫害&rdo;,不再追究&ldo;黨附&rdo;罪名,倒是因禍得福。此外,肅順還查出官票所&ldo;內外交通&rdo;的黑幕,關防員外郎景雯等人革職,籍沒官吏亦數十家。前後擔任過戶部尚書的祁俊藻、翁心存皆因此與肅順意見不合,&ldo;齮齕不安於位而去。心存且幾被重罪&rdo; 。
任戶部尚書前,肅順掌管都察院和理藩院,曾奏減八旗俸祿。於是,基層的旗民也被他得罪。
最上層是與之有&ldo;一飯之仇&rdo;的慈安,和因為&ldo;鉤弋故事&rdo;引發猜忌的慈禧,中間是各級被他得罪的官僚,最下是廣大的在京旗民,構成了反對肅順等人廣泛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