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ldo;部費&rdo;這種極端案例,我們可以知道中央、地方之間,存在著一種合作與競爭共存、公務與私情並濟的微妙關係,並由此想見日常辦公各項事宜,無不暗蘊風波和機險。軍費報銷等事,可以公然索取部費,保舉人才、奏減地稅等事,部吏不便於借事生財,那麼,就會藉機生事,在制度條文間上下其手,時刻對外官曉以顏色,示以趨向。秉公辦事尚不免於被矯駁,倘有實在把柄被胥吏掌握,情形必更加危險;王公親貴尚不免於被敲詐,倘身份地位遠不及此,情形必更加難堪。很多地方上、軍營中習以為常的措施,本未能盡符各部則例,規避之法,無非多做少說,略不與聞。作奏之人如何取捨,如何敘述,以求避開風險,便是極高深的學問。對於曾國荃這樣的新手來說,在未掌握心法之前,少說話,少奏事,才是最安全的自保之術。所以,曾國藩教給他的第一招就是:&ldo;非有要緊事件,不必專銜另奏&rdo;。
不會說話,固然少說為妙,但總有許多&ldo;不得不說的故事&rdo;,令人不能噤口。那麼,透過訓練,儘早掌握表達技巧,就是新任大員的當務之急。曾國藩給他擬定了一個教程:
&ldo;眼界不必太高,自謙不必太甚。目下外間諮來之摺,惟浙、滬、湘三處較優,左(宗棠)、李(鴻章)、郭(嵩燾)本素稱好手也。此外如官(文)、駱(秉章)、沈(葆楨)、嚴(樹森)、僧(格林沁)、吳(棠)、都(興阿)、馮(子材)之摺,弟稍一留心即優為之。以後凡有諮送摺稿到弟處者,弟皆視如學生之文,圈點批抹,每摺看二次,一次看其辦事之主意、大局之結構,一次看其造句下字之穩否。一日看一二摺,不過月餘,即可週知時賢之底蘊。然後參看古人奏稿,自有進益。每日極多不過二三刻工夫,不可懶也&rdo; ;
&ldo;眼界不必太高&rdo;,意謂不要出手便欲躋身於古今作者之林,捐除文學青年動輒以文學大師為自我期許的毛病。&ldo;自謙不必太甚&rdo;,意謂天下督撫都是血肉之軀,中人以上之資,稍加以學,盡可造其堂奧,毋庸自卑。這是此教程的基本綱領。取法乎上(左、李、郭),能得乎中(官文諸人),則是此教程的教學目標。&ldo;每摺看二次&rdo;,歷時月餘,乃能儘快熟悉流行體裁。&ldo;然後參看古人奏稿&rdo;,則能斟酌今古,推陳出新,全面提升作文水準。這是具體教法。每日&ldo;二三刻工夫&rdo;,則是課時標準。當時軍務繁忙,曾國藩還來不及給他編寫教材。克復南京後,曾國荃回鄉修養,曾國藩便選取漢唐以來十七篇名臣奏議,編成二卷《鳴原堂論文》,供其專門研討。此是後話不贅。
日課規定之後,還要具體指示機宜:&ldo;弟文筆不患不詳明,但患不簡潔&rdo; ;&ldo;簡潔&rdo;為什麼比&ldo;詳明&rdo;重要呢?中央固然要了解詳情,但是每天看那麼多本奏摺,倘本本&ldo;詳明&rdo;,不但有傷目力,兼且勞瀆精神。政事繁劇,軍情變幻,能於紛亂中出以&ldo;簡潔&rdo;之筆,條分縷析,令讀者甫觀即得其要;較之&ldo;詳明&rdo;羅列,徒使讀者茫無頭緒,自然要好得多。所以,中央希望看到的奏摺,乃是提綱挈領、簡明扼要的簡報,而不是細大不捐、泥沙俱下的詳稟。鹹豐四年春,曾國藩兵敗靖港,在精神恍惚的狀態下匯報軍情,敘事&ldo;詳明&rdo;,但不&ldo;簡潔&rdo;,未能扼要說明事件的時間次序和因果關係,奉到硃批:&ldo;此奏太不明白。豈已昏憒耶?&rdo; ;亦是此後他極為重視&ldo;簡潔&rdo;的原因之一。同樣的錯誤,自不希望乃弟重犯一次,故於奏摺寫法,首標&ldo;簡潔&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