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教育改革 (第1/2頁)
夢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襄平郡也是沿用這套制度。在這個時代,供一名學生脫產學習很難的,讀書的基本上都是富裕地主家庭,所以考中的進士都是地主階層的精英分子。像吳晉這種出身寒門的書生中舉,十分的少。 次日,楊競召開大朝會,吳晉上本,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 “在各鄉設定一所小學,學期3年,兒童6歲入學;各縣設定1所中學,學習3年。小學和中學沒有限制,適齡孩童都得讀。郡設一所郡學,學制3年,中學畢業可以考郡學,錄取率為五分之一,郡學畢業授秀才。郡學畢業後,可透過考試升入千山書院,錄取率為五分之一,在千山書院學習滿3年後,授舉人,可以參加省考”吳晉一一把方案說來。 楊競想了想,兒童6歲入學,15歲畢業;如果考不上郡學,那就是12歲開始勞動。如果上了郡學,不讀千山書院的話,15歲就可以參加勞動了。如果就讀千山書院的話,18歲可以參加省考,可以出來做官了,這個設計總體合理。 “完善幾點,第一,各村設私塾,方便孩子讀書,算是鄉小學的分支。第二,從小學開始,上學免費,另每月額外給予學生30斤大米補貼。第三,男童女童同樣入學,如有父母不準孩子入學的,坐牢3年,罰款100兩” 楊競這三條措施提出以後,承運殿裡一陣沉默 “殿下,從來沒有女童讀書的先例啊”禮部郎中周明實在忍不住開口了 “現在有了,不管男童、女童,只要是我遼藩的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上學就給補貼”楊競堅決的說。 女童上學,意味著勞動力的解放。楊競現在十分缺少人力,如果把婦女也動員起來,接受教育,那麼平均的社會生產力也會提高的。 “殿下,臣粗略的估計了一下,襄平郡6-12歲的孩童大概5萬,如果男童女童都上學給補貼的話,一個月耗糧150萬斤,一年耗糧食1800萬斤,相當於襄平郡103萬畝土地田稅的九分之一了”錢峰嘆了口氣,說到。 “補貼還是要給的,就當是減少田賦了吧。不給糧食補貼的話,很多家庭根本不會讓孩子讀書”楊競略帶無奈的說 很多家庭為了多一個勞動力,根本不會讓孩子讀書的。如果每月補貼30斤大米,一年360斤大米,相當於1畝地的純收入了,很多家庭為了補貼,也會讓孩子上學的。 “要是百姓為了補貼,不斷生孩子怎麼辦?”周明又問道 “周大人,那不是好事嗎?每年補貼360斤糧食,就可以換得一個丁口,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去?”吳晉笑著說。 “殿下,按照錢峰大人的資料,6-12歲的兒童為5萬,那麼每年中學畢業可以報考郡學的學生是8000,按照五分之一的錄取率,郡學學生是1600人,按照千山書院五分之一的錄取率,每年千山書院招生僅為300人,是否少了些?”曾泰提出的疑問 “不少了,千山書院作為遼藩最高學府,必需嚴進嚴出,每年300人,是可以的”楊競覺得這個人數比較合理。 “殿下,老臣有個疑問”張元也說話了 “老大人但說無妨”楊競和煦的說 “殿下仁慈,允許女童讀書,可若有女童考上郡學,乃至千山書院,是否授予女童秀才。舉人功名?是否允許女童參加省考做官呢?” 按照梁國規制,女童是不可以考取功名的。讀書行,就當你自娛自樂了,但是要是想考取功名,那是門都沒有。 “孤覺得,還是允許女童考取功名的好”楊競沉默了許久,才開口 “殿下,老臣覺得不妥,這樣會影響天下士族對殿下的看法的”張元勸道 張元的意思很明白,本來100個功名1000男人爭奪,現在變成100個功名1000個男人加1000個女人爭奪了,錄取率下降了一半,在這個以男性為尊的社會里,肯定會遭到抵制的。 看楊競就要乾綱獨斷想要拍板了,吳晉趕緊開口,“其實女童考取功名未嘗不可,不過崗位可以限制為王府女官” 王府女官,就是王府內部很多機構的負責人都是有品級的宮女,這種宮女就是女官,像秋華,就是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