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堂內姚縣令、馮主簿、馬縣丞、杜縣尉等一些官員正在議論本次送京舉學一事。在北朝縣一級官吏中,大縣的縣令和小縣的縣長,以及縣尉、縣丞,主簿,中正等都由朝廷委任,雖然品級不同,但相互監督制約。再下級的官吏,由他們選拔任命,他們縣大,人員很全。 這時王中正從堂外大步進來,一拱手說:“姚大人,各位大人,宋曹掾剛才清點人數,我縣十幾鄉共50名選生全部來到縣衙外,現在辰時正刻剛到,是否請縣令大人出門,給全縣學子和陪行的親眷訓示幾句,等辰時三刻好讓宋兵曹帶隊護送進京了?” “很好”姚知縣不冷不熱的點點頭,說道:“王中正辛苦了。聽說你老家新中鄉今年出了一批才俊,本次鄉選你鄉人數也是最多,希望京試能一改我縣屢次名次墊底之窘境。” 王循心裡“哼”了一聲,知道縣令諷刺他多年在太學選生的差事一直沒辦好,甚至懷疑他這次選拔有偏袒本族的嫌疑,其實就是沒有照顧縣令的關係家族。他知道若要照顧關係,就會像往年一樣繼續沒有成績,更得受郡裡中正的責備、因此今年必須改變,至於成與不成就看運氣了。於是他硬著頭皮說:“下官多年辦事不利給本縣抹黑,十分愧疚。由是今年特地每鄉巡查依據生源考試情況重新派發名額。此外,關於各鄉筆試選拔的方案,大人也是親自稽核的,馬大人與我共同操辦,下官保證所選之生必為最優,毫無任何徇私舞弊之處。” “王大人,本官也無法辨別本屆選生優劣,只有大考才見分曉。若本屆我縣依然排末,上面再追責你我,我必提報郡守大人明查。”姚縣令的同窗是京城朝中中書令領黃門侍郎鄭儼鄭大人,出身也是五門四姓高族之一(清河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及隴西李氏,孝文帝遷都後定為五門四姓高族)。但因為鄭儼與太后有染、權傾一時,與中書舍人徐紇等勾結甚密,結黨營私,因而與同是高門的各大家族、黃門郎二王以及中書監袁翻等關係非常不睦。因此才有本縣,李家、王家,與姚家等大族的明爭暗鬥。本次學子之中王先正是王中正的侄子,新中鄉的選生、尤其袁亮的弟子最多,而姚縣令幾個家族的子弟多數沒有選中,姚縣令正氣的不打一處來,哪能不以此做點文章。 王循原來因為雙方家族的關係不睦,之前一直遷就姚知縣,不過今年好不容易復學,選生太多,沒法平衡,因此才建議透過公平的方式選生。尤其這些年他的政績不好,自己必須改觀,因此對於今年他也是孤注一擲,不能管許多。此刻見縣令沒理還不饒人,氣的激辯道:“下官承諾,若本次京選我縣依然末尾,我即承擔徇私之罪,辭官歸田。” 主簿見二人爭辯,連忙解圍:“大人、中正。外面各鄉紳名流正等候拜見,是否即刻出去見見,耽擱太久,影響學子們出發,怕失了禮數。” 縣令見已經激將成功,不想再鬧得過僵,便說:“好,王大人快人快語。馮主簿說得對,我們這就出去,中正大人,學子的事今天你是主角,大家此來還是奔你,還請你主持,本官陪你一同應酬應酬。”王大人也退步說:“哪裡哪裡,大人是父母官,請大人出門訓示,然後我陪大人見見考生,鼓勵鼓勵他們。還有請杜縣尉再叮囑叮囑宋曹掾。” “一定一定”杜縣尉拱手答道。眾人出門,與諸位考生和其他人等寒暄鼓勵一番。 等縣令等人講話完畢,大隊人馬開拔南行,出了陵縣半日。在官道岔口,見從平城、定州方向斷斷續續的,不少百姓步行或車輛、馬匹等匯入他們道路中。孫雲他們、亭長等一些人騎馬比較方便的,與那些人流中的不同人攀談相問,才知道上谷一帶真王率北鎮降戶起兵,北軍不能收復,而且定州一帶也不太平,百姓不得安,都向中京或南邊逃離。 護送首領曹掾與各鄉亭長議論道:“當今太后復政掌權,朝廷混亂。各地尤其北方又亂套了。聽說不僅上谷,西邊的秦州去年就反了。秦王的地盤打到涇州、涼州,快到潼關了,幸虧蕭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