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齊立國之前,蕭賾隨其父蕭道成東徵西討,頗立戰功。最值得一提的是永明元年(477年),宋朝大將沈攸據荊楚發動叛亂,朝廷尚未作出決策,蕭賾就率兵佔了湓口城(今江西九江),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地阻止叛軍進發。蕭道成得知此事後,非常高興,對兒子誇獎了一番。蕭賾即位之後,數次在建康城的玄武湖為禁軍講武。在位期間,繼續推行蕭道成的治國之策,恢復祿田俸佚,勸課農商,減免賦役,賑濟窮困,從寬執法,注重學校教育,修建孔廟,使社會出現了相對安定的局面。齊武帝蕭賾關心百姓疾苦,提倡並獎勵農桑。即位後,就下詔說:&ldo;比歲未稔,貧窮不少,京師二岸,多有其弊。遣中書舍人優量賑恤。&rdo;不久,再次下詔說,&ldo;水雨頻降,潮流薦滿,兩岸居民,多所淹漬。遣中書舍人與兩縣官長優量賑恤。&rdo;接著又下詔酌情遣返軍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對於百姓中的鰥寡和貧窮之人,要加以賑濟,災年時,還減免租稅。在位第四年,他下詔說:&ldo;揚、南徐二州,今年戶租三分二取見布,一分取錢。來歲以後,遠近諸州輸錢處,並減布直,匹準四百,依舊折半,以為永制。&rdo;齊武帝還下令多辦學校,挑選有學問之人任教,以培育人們的德行。齊武帝以富國為先,不喜歡遊宴、奢靡之事,提倡節儉。他還曾下令舉辦婚禮時不得奢侈。儘管齊武帝蕭賾,後宮達萬人,但他依然是一位節儉、恤民的皇帝,在南京的歷史上恐怕不多。
對自己的後事,武帝臨終詔日:&ldo;我識滅後,身上著夏農畫天衣,純烏犀子,經諸器服,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稼袂衣各一通,常所服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入梓宮。祭敬之典,本在因心,靈上慎勿以牲為祭。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鹹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設菜食。陵墓萬世所宅,意嘗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諸主六宮,並不須從山陵。內殿鳳華、壽昌、耀靈三處,是吾所治制。&rdo;(不像做秀)
齊武帝時,還與北魏通好,邊境比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統治使江南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社會也暫時安定。
(三)齊鬱林王
齊廢帝鬱林王(473-494年),即蕭昭業,字元尚,小名法身。武帝長孫,文惠太子長子。世祖蕭賾即位時,被封南郡王,2千戶。蕭賾長子文惠太子先蕭賾而去,蕭賾不立次子立長孫蕭昭業。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卒,蕭昭業7月即位,年號隆昌,成為南朝齊的第三位皇帝。次年為鎮軍將軍蕭鸞發動政變,引兵入宮殺之。明帝廢之為鬱林王,以王禮葬江蘇丹陽。
蕭昭業少年時,容善貌美,善寫隸書,武帝非常欣賞令他不得隨意多寫,以使他的字更加顯得珍貴。蕭昭業談吐風雅,在朝廷的名聲很好。當時諸王侯每五天去向皇帝問安一次,武帝經常單獨召蕭昭業進宮,對他十分鐘愛(甚溺之)。永明十一年(493年),36歲的文惠太子因病去世,蕭昭業便被立為皇太孫,作為王儲居住在東宮。齊武帝去世後,蕭昭業繼承了帝位。即位以後追尊父親為文帝,尊皇太孫太妃為皇太后,立妻子何氏(何靖英)為皇后。
蕭昭業在位時荒淫無度,最終被臣子所殺。《南齊書》評價是:鬱林王風華外美,眾所同惑。伏情隱詐,難以貌求。立嫡以長,未知瑕釁,世祖之心,不變周道。既而愆鄙內作,兆自宮闈,雖為害未遠,足傾社稷。
導遊說:蕭昭業終招殺身之禍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表裡不一。父親文惠太子死後,他每次臨哭都號啕不自勝,讓人聽了揪心,但是回到臥室內又與武帝留下的歌妓歡笑極樂。齊武帝(蕭昭業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