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先主李昪
南唐烈祖李昪,即徐知誥(888-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一說海州人),自雲唐玄宗十六子永王璘的後裔、楊行密義子。後廢吳主自立,建立南唐,是南唐王朝的開創者。吳天祚三年(937)八月,吳主禪位徐知誥,徐於十月稱帝,在位6年,國號唐(史稱南唐)。
當年,楊行密去世後,徐溫逐漸掌握了軍政大權,擁立楊隆演建立了吳國,以後又主持為楊溥謀劃稱帝,因而成為吳國的第一大臣。他讓自己的長子徐知訓駐守揚州(今江蘇揚州東北),自己則坐鎮潤州(今江蘇鎮江),隔江控制朝中大權。
起先,徐溫讓徐知誥當樓船軍使,率領水軍駐守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由於徐知誥上任後改變了過去做法,他勤於政事,力求節儉,減徵稅賦,廣交儒生,實施寬仁政治,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很快徐知誥就在昇州確立了聲望和地位。徐溫知道後十分高興,遂將昇州升格為金陵府。
後來,徐知誥因功累升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潤州(今江蘇鎮江)團練史,徐知誥為政寬仁,又能節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昇州,並以徐溫長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今江蘇揚州)控制南吳政權,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驕傲荒淫為朱瑾所殺,徐知誥就近自潤州渡長江平變,自是徐溫乃以其代替徐知訓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
徐溫病死時,徐知誥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將金陵接管過來;另一方面派兵阻止徐溫親生兒子徐知詢來金陵繼位。徐知誥替代了徐溫的權臣職位,將吳國的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楊溥推上了皇帝的寶座,自己掌握朝中實權。此時,徐知誥專掌國政,早有代吳之意。至天祚元年(935)十月,吳加徐知誥尚父、太師、大丞相、天下兵馬大元帥,進封齊王,以昇、潤等10州之地為齊國,幾乎相當於吳國一半的版圖。次年正月,徐知誥即建元帥府,設官職。十一月,吳又詔其置百官。以金陵(今江蘇南京)為西都。他也效仿義父徐溫原來的做法,自己到金陵,讓兒子徐景通駐守揚州。楊溥封徐知誥為東海郡王。
吳天祚三年(937年),楊吳齊王徐知誥逼吳國第四任國君楊溥讓位。八月,吳主楊溥下詔禪位。楊溥派江夏王楊麟奉著冊籍、國璽到金陵禪位給徐知誥。十月徐知誥在金陵即位稱帝,改元升元。國號&ldo;唐&rdo;。史稱南唐,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並以為首都。次年,徐知誥恢復了李姓,改名為李昪,自稱為唐憲宗李恪的四世孫。在徐知誥稱帝後,江南就有一句童謠&ldo;東海鯉魚飛上天&rdo;。&ldo;東海&rdo;指東海郡王的封號;&ldo;鯉魚&rdo;指李昪。
登上帝位以後,李昪沒有像其他的皇帝那樣變得昏庸起來,而是繼續施仁政,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儘量使百姓享受太平。所以,先主李昪稱帝時期,是南唐的盛世,保境安民,不輕易用兵。盛時疆域35州,約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與同時割據的其他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比較繁榮。
李昪的節儉,在他打江山的時候就充分表現出來了。稱帝後,他的節儉也未改變,足以與南朝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相提並論了。蕭衍是一頂帽子戴3年,一床被子蓋2年,平時吃飯只以菜蔬豆羹糲食為主,並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務繁忙,便喝點稀粥充飢。李昪稱帝後也是一樣,他關心民間疾苦,並不只是做個樣子,而是身體力行。有一次,他在盛夏酷暑時外出,他不用傘也不拿扇子,隨從們看他熱得直流汗,便要為他撐傘,他說:&ldo;士卒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