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他又大興冤獄,誅殺功臣,設立錦衣衛,對官民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廢除丞相制,抑制賢能的輔佐,使權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權,導致明末宦官專權,民亂紛起。
朱元璋幼年沒有機會讀書,加入義軍後勤奮好學,常常請儒生講述經史。經過十多年的學習,不但能書寫手札、軍令,還能寫詩作賦,能欣賞、評論文學作品,也懂得儒學的經義,平時熟讀史書。他寫的詩粗曠豪放,很有氣魄,如《菊花詩》&ldo;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rdo;聯想到前不久國內放映的電影&ldo;滿城盡帶黃金甲&rdo;,是否受到朱元璋《菊花詩》的啟發也不得而知。據《明史藝文志》記載,朱元璋有《御製詩》五卷,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三十多首。比較著名的有:&ldo;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rdo;《詠雞鳴》&ldo;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二聲撅二撅。三聲四聲天下白,褪盡殘星與曉月。&rdo;(一說,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以及&ldo;殺盡天下百萬兵,腰間寶刀血猶腥&rdo;也自負、也大氣甚至有些滑稽。
關於朱元璋的長相,一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南京民間傳說朱元璋長相十分醜陋,也許與他稱帝後實行的暴政有關。一次他找來幾個畫家為他畫像。第一個畫家手藝高明,畫得十分逼真,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一樣,就連臉上的麻子也畫得一顆不多,一顆不少。朱元璋一看龍顏大怒,令人推出去斬了。第二個畫家接受了第一個畫家的教訓,將朱元璋的&ldo;豬嘴馬臉&rdo;畫得更加逼真,臉上麻子的大小都畫得十分精準,不差一絲一毫。朱元璋一看氣得臉上的麻子都拉長了,不由分說又令人推出去斬了。輪到第三個畫家時,他有些猶豫,心想這該怎麼畫呢。這時有個陌生人走過來告訴他,前面兩個畫家不是畫得不好而是太好了、太像了,將皇上臉上的缺陷暴露無遺,所以都被斬了。皇上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你不如照著他們的模樣畫,保你不死。這位畫家想,反正死多活少不妨試一試。於是鋪開畫板精心繪畫,不一會兒就畫好了,畫上的人既像唐太宗,又像宋太祖,就是不像朱元璋。誰知朱元璋看了這幅像,大喜,連聲說:&ldo;好!好!好!給我重賞!&rdo;據說,這幅畫現存南京明孝陵陳列館。
第二種,官方記載朱元璋的長相是&ldo;龍形鳳姿&rdo;。據《明史?太祖本紀》中描述的朱元璋:&ldo;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rdo;。其實僅憑這16個字,很難勾畫出朱皇帝的模樣。前八個字說的是外貌,後八個字說的是氣質。若按字面意思理解,朱元璋應該是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頭頂上有一塊奇骨,與常人不同,他氣宇軒昂,高深莫測。儘管這種描述很簡單,卻給後人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如果你是朱元璋的&ldo;粉絲&rdo;,你當然希望他有一幅夠帝王、夠英雄、夠俊傑的長相;如果不是,你一定希望他醜陋、奸詐、猥瑣;或者不屑一顧,管他長什麼樣都無所謂。但是又有人說,《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紀傳體正史,康熙時期開始修纂,經過雍正王朝續修,到乾隆時刊行,前後耗時近百年。清朝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籠絡漢人,所以在描述朱元璋形象時,多少有些溢美之嫌。
其實一個帝王的長相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治國的方略和造福於民的作為。東晉時司馬家族的皇兒們個個長得風流倜儻,尤其是那個司馬紹,絕對的美男子,金髮黃鬍子(絕對像老外,比孫權的碧眼紫髯還要俊美),可司馬紹只會遊弋女色之間,基本不懂治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
關於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