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廖何之墓】廖仲愷(1877-1925年),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陽縣)人。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總部外務部幹事。隨後曾奉孫中山命回國秘密進行革命活動。1921年5月任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支援孫出兵討桂和北伐。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被孫中山指派為主席團成員,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1925年8月20日,在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被暗殺。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愷夫人,廣東南海人。早年與廖仲愷一道,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全國解放後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72年9月在北京逝世。
廖仲愷、何香凝合葬墓,在南京鐘山南麓明孝陵西側。廖墓原在廣州黃花崗,1935年6月遷葬於此。夫人何香凝女士1972年在北京逝世後亦歸葬於此。全墓座北朝南,背倚鐘山,面對前湖。墓前有華表二,仿六朝墓石柱形式,墓道左右建有方亭。沿臺階面上祭臺,臺後有墓碑,碑身高42米、寬21米、厚085米。下面陰印刻廖承志手書:
廖仲愷(一八七七‐‐一九二五年)
何香凝(一八七八‐‐一九七二年)
碑後為墓壙,圓錐形,混凝土建。高約74米,直徑96米,全墓除碑和祭臺為石制,其它均用鋼筋混凝土建成。氣勢雄偉,肅穆壯觀。
墓前原有碑亭,內建有漢白玉碑8塊,鐫刻廖仲愷追隨孫中山進行革命的生平事跡,碑現移存中山陵園管理處。
【中山偉陵】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1866-1925年)的陵墓。早在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的那天,孫中山就說過:&ldo;將來我死後葬在這裡,那就好極了&rdo;。當時他46歲。1925年3月,他在病重期間曾再三叮囑:&ldo;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rdo;3月25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在宋慶齡的參與下,選定鐘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為建陵地址。同年7月,公開登報徵求陵墓設計圖案。在40多份圖案中,上海交大畢業生,山東籍人呂彥直設計的&ldo;自由鐘&rdo;式圖案榮獲第一名。並由呂彥直主持建造陵墓工程,自1926年1月25日破土動工。1926年3月12日,在南京紫金山舉行了孫中山陵墓奠基典禮,宋慶齡、孫科、鄧澤如、楊杏佛等各界人士數千人參加了典禮。到1929年初建成,陵墓面積約8萬平方米。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於1929年6月1日入葬。
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ldo;民族,民權,民生&rdo;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的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ldo;自由鐘&rdo;。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ldo;博愛&rdo;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臺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這裡是仿宮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ldo;天地正氣&rdo;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像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