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南京究竟有沒有&ldo;王氣&rdo;並不重要,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危言聳聽:是歷史上一個嚴肅的政治話題。重要的是南京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如南京猿人頭蓋骨、新石器、原始村落、文化遺址等等,雖然不能直接說明什麼問題,但南京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則無可厚非,以致後來歷史上諸多事件都與這座城市有著特殊的聯絡。如果說南京確有&ldo;王氣&rdo;,那也是南京人對南京歷史不斷審視形成的一種美好的回眸和追溯,一種南京人對自己優越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底蘊的讚譽和自豪。
上篇 引言
話題之二:南京名號
翻開南京的歷史,其名號之多令人稱奇。每一個名號都代表一段歷史,每一個名號都寓意南京的興盛衰敗。兩千多年來,相繼約有十多個大小政權在南京建都立國。好像除夏、商、周,沒有關於南京名稱的記載外,之後,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都有記載。先秦時期,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王無疆,在石頭山(今南京清涼山)上建立金陵邑。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又設江乘縣和丹陽縣。漢代亦沿用此名稱。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從京口(鎮江)移治秣陵。次年改建業。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湖北)稱帝,同年遷都建業。晉太康元年(280年)晉武帝平吳,改建業為秣陵。太康二年(281年)改秣陵為江寧縣,秣陵、建鄴名繼續存在。晉建興元年(313年)未避諱西晉司馬鄴名,改建康。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劉宋永初元年(420年)劉裕在建康稱帝。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建康城被蕩平,另於石頭城築新城,稱蔣州城,因蔣山(紫金山)而得名。唐曰昇州,南唐稱江寧府。到唐朝武德三年(621年)改江寧府為歸化,公元626年又改歸化為金陵,公元627年,又更金陵名為白下。到五代楊吳時期,設定金陵府。公元937年,南唐李氏皇帝在此建立首都,改名為江寧府。宋置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元時稱集慶路。至公元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改為南京(也稱應天府),清改明應天府為江寧府。1853年,太平天國號天京。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導遊說,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城市的曾用名能與南京相比。從吳王築冶城起,至今,據不完全統計,南京歷史上大約用過60多個名稱。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金陵(邑)、建康、江寧、白下、上元、集慶、建業、石頭城、秣陵、應天府等10多個。
南京曾用名如下:
先秦時期:揚州、冶城、越城(范蠡城)、金陵邑
秦漢時期:秣陵縣、宣亭縣、江乘縣、丹陽縣、石頭城
六朝時期:建業、建鄴、臨江縣、建康
隋唐時期:懷德縣、費縣、蔣州城、江寧、歸化、金陵、昇州、白下
五代十國時期:金陵、白下、江寧郡、上元、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
宋元時期: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
明清時期:南京、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應天府、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兩江總督署、天朝宮殿
民國時期:江寧縣、南京、首都市、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此外還有:丹楊、陽都、越臺、金城、白門、白鍾、江城、南國、南都、同夏等名稱。
話題之三:威王置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