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八天後。 一個寧靜旳夏夜。 天空中看不見烏雲,滿天星斗盡著自己的力量,把點點滴滴的光芒融匯在一起。 雖然不如太陽那麼輝煌,也不如月亮那樣清澈,但它們依舊夢幻般的把星光也灑到了人間。 點點星光交相輝映,將大地變成了一個奇異的世界,誘發著人們探索的慾望。 跟眼前的漫漫星空相比,人類簡直小到可悲,猶如塵埃。 在寰宇之下,人類就如同地面上的螞蟻一般微不足道。 不過縱使是螞蟻,彼此之間卻也有所不同。 例如此時此刻。 黑夜已至。 汴京城中的‘螞蟻’或早已入睡,或在準備著明日的用度,或三三兩兩的前去夜市遊玩。 還有一些側臥在畫舫歌姬的膝枕上,享受著某種特殊的趣味。 而在汴京城外。 一座矮小但周圍卻相當空曠的小山上,正有另一群‘螞蟻’在忙碌著。 只見數十位僕役此時正手持火把,環繞在一處開闊的空地邊,戒備的同時也提供著光源。 空地內則同樣站著二三十人,井井有條的在組裝除錯著什麼,看上去好不熱鬧。 “小心點,小心點,三、二、一,起!” “左邊左邊,對對對,就這兒就這兒.....” “嗦誒,放放放放放放放!” “輪軸呢?輪軸在哪兒?” “永柱, 先把驢帶走, 下山的時候還得靠它拉貨!” 在這篇喧鬧聲中。 徐雲則站在一根巨大的鐵筒邊上,認真的做著最後的除錯。 “陳師傅, 把極軸對準北天極!沒錯沒錯,很好!” “郭師傅,你看看發條的四根遊絲有沒有楔進天位口。” “王校尉,右邊再固定牢一點兒......” 大概在十天前。 齊格飛便正式將透鏡磨好, 交到了徐雲手裡。 隨後徐雲又花了一天進行了精磨, 最終將透鏡的NA值加工到了1.18-1.20之間,並且透過了最終的核驗測試。 不過東西雖然都湊齊了,但他並沒有急著開始搞天文觀測。 一來天文觀測對環境有一定要求,可見度必須要高。 畢竟漫天烏雲的話你也沒法觀測不是? 二來則是....... 徐雲要等一個特殊的日子。 因此這一等, 便是足足十天。 當然了。 這十天徐雲也不是啥事沒幹。 一如既往的上課不說, 還多次坐著驢車,外出考察了合適的觀測點。 一番觀察下來,最終選定了這處小山坡。 這處小山高度大概只有一百多米,看上去有些低矮。 但實際上。 小山的內部是半空的, 山腰處還有一個極其開闊的大平臺, 可以容納足足數百人。 按照謝老都管了解到的情況。 這處山坡原先是個陶土窯, 後來因為原主人牽涉到了一件貪腐案而被封存廢棄,山腰處的裝運平臺則被保留了下來。 如今數年過去, 卻被徐雲給撿了個漏。 過了大概一刻鐘左右。 齊格飛快步走到了他面前,恭敬道: “王公子,各個環節都除錯好了。” 徐雲朝他拱手致謝, 解下腰間的水囊遞給他: “有勞齊師傅了,喝口水吧。” 隨後他走到筒身右側, 戴上羊腸手套,將尋星鏡的透鏡給安放到了側翼的筒身中。 先前提及過。 徐雲設計的望遠鏡直徑一米、長度接近十米, 重量高達五噸。 因此想要在保持可轉向的同時又能固定住筒身,必然只能採用傾斜朝天、外部施加固定裝置的方式進行安置了。 至於它是怎麼被拉上山的嘛...... 簡而言之, 驢兄功不可沒。 五噸而已,不重。 其實吧。 類似的裝置在19世紀也出現過, 具體時間是1865年。 當時約翰牛皇家學會投入巨資, 打造了一個8.9噸重的大型鐵製望遠鏡用於觀測, 現在還存在牛津博物館。 雖然皇家學會設計的望遠鏡精度在當時不算最高,但意義卻非同凡響: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官方組織的星空觀測。 這也代表著英國官方對於科學的某種態度——雖然工業那啥命充斥著血與淚, 但至少在科研態度這四個字上, 英國皇室還是做的很正確的。 說來也巧。 在同一個時間點, 本土同治皇帝也在舉頭望天。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道骨仙風:鐵口神算

道骨仙風:鐵口神算

有尼真好
關於道骨仙風:鐵口神算: 鐵口定乾坤,一鑑萬靈。凡塵俗世之中,有位才情出眾的相師名為裡才,他手持銅錢八卦,口吐真言,以精準無誤的卜卦之術聞名遐邇,其一字一句,皆可價值連城,牽動修煉界的風雲變幻。他不僅洞悉凡人命運,更能揭示修士修煉道路上的機緣與劫難,引得眾多修真者爭相求教,欲藉此探尋長生大道的奧秘。
都市 連載 14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