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秀影片。
抗戰爆發後,陸潔留在&ldo;孤島&rdo;上海租界內,為吳性栽工作。抗戰勝利後,他出任吳性栽投資創辦的文華公司常務董事兼廠長。陸潔的一生也是與中國電影的發展緊緊地聯絡在一起的。
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出生於浙江杭州。1914年自德清縣立高小畢業,1915年被保送入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1921年,夏衍被日本明治專門學校錄取。1924年加入國民黨。
1927年7月,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下,夏衍經同學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9年受中共黨組織委託參加了&ldo;左聯&rdo;的籌建工作。
1932年,夏衍進入電影界,成為左翼電影運動的著名倡導人與領導人,在他的一個個電影劇本被搬上銀幕的同時,他的話劇劇作也一一問世。1936年,他首次以夏衍為筆名創作的話劇《賽金花》曾作為國防文學的力作而轟動劇壇,此後又有《上海屋簷下》等話劇劇本問世。1937年,轉入新聞界。
夏衍對中國電影,特別是30年代左翼電影有著傑出的貢獻。作為一位電影編劇,他的作品樹立了左翼電影的楷模,從左翼電影的開山之作《狂流》到1937年創作的《搖錢樹》,出自他手(包括與人合作)的電影劇作有12部之多。
這些影片不僅展示了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而且以精巧的構思,獨到的結構以及各種電影表現方法的恰當應用,顯示了夏衍的電影劇作特有的魅力。
一個30年代初才涉足影壇的編劇能有如此的成就,固然是由於他本身業已具備的理論水平和文學修養,但更與他踏入影界後的刻苦鑽研密不可分。
在對電影特性的研究和把握方面,他是同時代人中的佼佼者。他曾在編劇實踐中嘗試過對戲劇電影觀的突破。在改編《春蠶》時,就有意冒著&ldo;很大風險&rdo;,採取了&ldo;不是戲劇化而是極端素描的題材&rdo;,在攝製時採取&ldo;很多電影方式&rdo;。
此外,夏衍在30年代還撰寫了一批電影評論,透過影評推薦優秀影片或新方法、新理論;批判壞影片。在與軟性電復論者的論戰中,他的文章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田漢
田漢(1889‐‐1968),字壽昌,湖南長沙人,畢業於長沙第一師範學校,後留學日本。1921年,攜妻歸國,創辦了《南國半月刊》,並撰寫有關電影的文章,後整合《銀色的夢》出版。
1926年,田漢應新少年影片公司之請,編寫了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翠艷親王》,因觸及時弊,公司未敢拍攝。1926年底,他發起創辦了南國電影劇社,並親擬發出啟事:
&ldo;……酒、音樂和電影為人類三大傑作,電影年最稚,魅力也最大,以能白晝造夢也。夢者,心之自由活動,現實世界被壓榨的苦悶,至夢境而宣洩無餘,唯夢不可以作偽……&rdo;
南國社投入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田漢自編自導的《到民間去》,但由於資金匱乏,這影片斷斷續續拍了兩年,仍未能拍完。1927年,田漢又主持拍攝了《斷笛餘音》,也未能拍完。田漢還為&ldo;明星&rdo;編成《湖邊春夢》,1927年攝成。這也是他第一部與觀眾見面的影片。
1930年,田漢加入了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成為&ldo;左聯&rdo;的重要成員。1931年他編寫的電影劇本《母性之光》標誌著他在電影創作上的轉折。1932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將主要精力投入